傳承勞模精神的“接力棒”
變電檢修班班長朱衛敏算是工作室為數不多的老資格員工了。他告訴記者:“有時會跟季曉武開玩笑說,你的徒弟一個都帶不長,過不了多久就被提拔了。你看現在局里面的職能部門都有好幾個你的徒弟了,有的都已當上了部門負責人。”而季曉武也會高興地回答:“這是他們學得快呀,能帶出這樣的徒弟,我心里很高興。”
“工作不能光說,還得要實實在在地去做。”這是季曉武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年輕員工的理論知識很強,但動手能力不足,季曉武率先垂范,面對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及課題研究,親自動手去研究,去解決。季曉武身先士卒解決難題的能力吸引了一批青年員工參與進工作室中。
李香凌是2009年入企的年輕員工,剛進入企業就被分配到了修試工區工作,并與季曉武簽訂了師徒合同。“每當發現一個新問題,無論季師傅多累,他都會很興奮,并立刻開始研究對策措施,白天干完活,晚上就在工作室做試驗,一干就是四五天。”經過3年的鍛煉,李香凌現在已經成為了工作室的骨干之一,還參與了35千伏變電操作一次性合格率提高、接地線掛設防滑器等項目的研究,并負責起了成果發布文稿的撰寫。像李香凌這樣的年輕員工在“季曉武勞模工作室”有6名,他們利用自身的理論知識為工作室出謀劃策,同時,自主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加強。
企業節能增效的“百寶箱”
勞模工作室的重點在“創新”,但創新是“花”,效益才是“果”。在勞模的帶動下,基層業務骨干熱情參與,在改進質量、降低消耗、提高經濟效益、助推企業發展等方面成為了推動企業進步的重要力量。
他們先后攻克了大量生產中存在的疑難技術問題。合理改造變電所主變10千伏電纜出線,有效地消除了因電纜頭直接接于主變套管產生應力而導致主變套管滲油的問題;加裝35千伏母線壓變消諧電阻,明顯升高了母線壓變高壓熔絲對感應雷的耐受能力,減少了高壓熔絲的熔斷率;將一次設備與鋁排的直接連接改造為鋼芯鋁絞線的軟連接,將“螺栓型線夾”更換為“壓接型線夾”,極大地提高了全局變電設備的運行可靠性。
在勞模工作室的榮譽里這樣記錄著:2008年,研制“多功能扁鐵壓模工具”獲國家級優秀QC成果;2010年,提高35千伏變電操作一次性合格率項目在全國第32次質量管理小組代表會議上榮獲發表最高獎;2011年,降低變電所標識的損壞率獲得全國電力行業優秀獎;季曉武勞模工作室QC小組也多次榮膺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水泥桿埋深測量工具,目前已在浙江省十幾個縣(市)電力部門推廣應用,均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QC成果創新最終是要為生產服務的,這是季曉武勞模工作室一直堅持的理念。2009年是“兩無誤”年(無違章、無誤操作),引發了季曉武的新思路。之前變電所防誤操作的主要措施有程序鎖(機械鎖)防誤、電磁鎖防誤、微機五防鎖防誤三種,它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防誤的目的,但未能徹底實現五防功能,仍然存在誤操作的可能性。季曉武的腦子里萌生了一種想法,研制出一種防止室外變電設備誤操作的方法,杜絕室外35千伏變電設備誤操作事故的發生。
想干就干,季曉武利用周末及節假日休息時間,跑遍了龍泉市各變電所進行調研。經過近7個月的調查、實踐、論證,提高35千伏變電操作一次性合格率的裝置設備最終得以研制成型,并取得國家專利,應用于實際生產中。以龍泉電力局城鎮變電所為例,安裝一套微機五防裝置需資金12萬元,若采用此項裝置只需5萬元,可節省7萬元,僅此一項裝置就可以讓龍泉電力局的7座變電所節省資金49萬元。同時,該裝置還將變電操作一次性合格率從91.2%提高到98.3%,有力保障了人身、電網、設備安全,提高了供電可靠性,對推動全社會有序用電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職工素質提升的“孵化器”
勞模工作室叫響的是勞模,帶動的是一大批熱愛技術、愛崗敬業的職工。在工作室,每個人都以勞模標準要求自己,以滿腔熱忱投入工作。
“一個人優秀不算優秀,大家優秀才算優秀。”說這句話時,季曉武眼中滿是誠懇,“建立勞模工作室,不僅要向員工傳授技術,還要傳授智慧和思想,真正增強員工的崗位責任感。”
季曉武將提高班組成員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作為重點,比學趕幫超,針對人員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全隊人員特點,采取自用自取的方式,定期開展“自助餐”式、“導師帶徒”等多種形式的技術傳授交流培訓,累計為技術職工培訓授課達200余課時。積極參與導師帶徒不少于20人,有效提高了員工的整體技能水平。
由季曉武領銜的勞模工作室,目前已成為龍泉電力局職工提高技能的“大本營”,帶出了一大批崗位標兵、創新能手和技術比武冠軍,并先后取得麗水電業局供電服務技能競賽團體第一名、調控員技能競賽團體第一名、變電檢修技能專業第二名、浙江省電力公司繼電保護整定運行“三位一體”綜合競賽中優秀個人第三名等好成績。
工作室成員目前已發展到14人,平均年齡36歲,其中一線員工占92% ,本科及以上學歷成員占64%, 超過80%的成員還取得了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許多員工感慨地說:“在這里,我們學到的不僅是精湛的技術,更是一種不怕困難、勇于拼搏的勞模精神。”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