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大媽經濟”
2013年,黃金價格下跌20%,催生了一個網絡熱詞——“中國大媽”。《華爾街日報》甚至為中國大媽專門創造了“dama”一詞。“中國大媽”是一群在40—65歲年齡段的女性,他們歷來愛操心、愛包辦,永遠精力充沛、(皇室美家)興致高昂。在當下,她們身體硬朗,有錢、有閑、有熱情是大媽們的代名詞。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城市家庭在近幾十年開始積累大量財富,而傳統中國家庭的角色設置,使得中國大媽們在家庭中具備支配財富的權力。對中國的很多行業而言,“得大媽者得天下”,已絕非戲言。
大媽是群可愛的人
社會給“大媽”不太公正的定義:認為大媽是一群錢多人傻,缺乏投資理性、買家具傾向于在短期市場中追漲殺跌的群體。其實不然,大媽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盲目出手,在證券交易所焦慮地觀望、聽風就是雨型;第二類是高學歷、高智商、自學能力非常強的家庭主婦,具備相當的金融和經濟知識以及投資經驗。
她們會娛樂,沒事時跳個廣場舞、呼朋引友去旅游;
她們精力充沛,家庭財權一把抓、日常家務沒少干、一家大小安排妥;
她們“夠精明”,柴米油鹽算得精、國家大勢“看得清”。
家具行業需要大媽
家具消費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大媽”填充的,大媽作為一個家庭中女主人,是家庭消費的決策者。無論老人用品、女性用品、兒童用品、男性用品,以及廚衛等消費,女性掌握70%以上的決策權;而且,大媽在家庭中承擔奶奶、母親、女兒、妻子、主婦等多種角色,她們比年輕女性角色復雜,愛操心、愛包辦,永遠精力充沛、興致高昂,主動擔負更多的采購任務,且更有錢、有閑、有心情消費,所以“大媽”往往決定著全家人購買。
而在買家具方面,大媽同樣擁有說一不二的權利。她們有的會幫助工作繁忙的兒女挑選家具,布置新房;有的會在自己用的家具上決定是選擇什么類型、什么價位的家具。大媽在很大層面上具有很強的群體化,她們平時都是三五成群,如果一個事物某個大媽覺得好,在群體中能夠很快的得到傳播,所以,家具在大媽中銷售一定要做好口碑宣傳和服務。
從大媽表現的消費中可以看出:大媽具有典型的5個消費心理:a.精打細算;b.攀比;c.沖動;d.不注重品牌,追求“高性價比”;e.跟風消費。而對癥下藥,主動迎合大媽的消費心理,家具將贏得這群可愛人士的青睞。
家具行業大媽經濟有幾許
首先,看大媽經濟,據了解,2013年中國在韓投資房產一季度多達40萬平方米,其中90%是大媽購買。這一事實說明中國大媽具有很強大的市場消費能力。
其次,中國老年化逐漸加快,未來的幾十年中將出現更多的大媽,這就為家具開辟了一個很廣闊的市場。
中國大媽如此強大,家具行業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