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對于家居建材業電子商務來說會是一個異常火熱的一年,巨頭利用電商成功模式紛紛跨界家裝領域,傳統企業頻頻要試水電商,老牌電子商務企業在尋求新的增長點,尋找適合的電子商務發展之道,O2O商業模式似乎成為老牌電商企業尋求新突破的一種嘗試。新的一年,家居建材行業O2O商業模式混戰已如火如荼,而傳統企業要想完全涉足電商,也需要通過一種商業模式敲開電商這扇門,O2O商業模式確是最佳的選擇。
隨著小米、萬科、海爾、東鵬等電商不斷向家居建材領域滲透,必然掀起家居建材行業O2O潮流。作為傳統終端網點,建材超市自身只是一個線下的購物平臺,自身不經營任何具體的商品,而是組織和管理眾多的中小商家入駐經營。建材超市們近來紛紛上線的平臺型電商網站,力圖通過電商和O2O,探索一條自力更生的生存之道,實在也是時勢所逼的應對舉措。
然而,有一些商家在玩電商業務時,故意保持線上商品和線下商品分屬兩條線,型號不同自然價格也不會相同,如此這樣才能回避線上低價對線下零售的沖擊。這是一種典型的掩耳盜鈴的做法。試問,型號的差別能給商品帶來多大的功能性差異?你回避了自己線上對線下的沖擊,別人就不會用線上沖擊你的線下了嗎?這是O2O的誤區。
經營線下零售業務時飽受電商沖擊,經營線上電商業務時又面臨激烈的競爭,可是如果大部分的線上和線下的商品品類都互不相同,又何談借力O2O?僅僅拿三款、五款特定商品同時做線上、線下的推廣,只是一場愚弄消費者的營銷游戲。正所謂欲練神功,必先自宮。革人命者獲新生,被革命者只能上斷頭臺。
現在很普遍的一個現象是,即使相同型號的商品,線上銷售價格可以比線下零售價便宜1/2到2/3。既然如此,與其看著自己的線下門店越來越成為別人的“試衣間”,何不“自降身價”,讓其為自己的網店引流?
真正的O2O不會只有一個終點或是一個答案,線上和線下兩條道路既不必永遠平行,也不必一定要最終變成一條路。打個比方說,這就像是殊途同歸的一條高速和一條國道。大家在出行中如果稍有留意就會發現,新修建的高速一般都是和原有的國道“糾纏”在一起的,每隔幾十公里距離不等還會有連通高速與國道的出入口。高速路快捷、高效,卻不能駐足欣賞很多沿途的風景,走在國道上可以方便得體驗人文、自然,行走起來卻必然效率低、車速慢。而不同的旅行者自然會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即使起點相同、終點也相同,仍然會走出很多不同的路線來。
O2O的線上和線下兩條路之間的關系,恰好與此如出一轍,顧客的消費正是一個從起點“旅行”至終點的過程。應該允許顧客根據自己的個性化需求來決定什么時候使用線上,什么時候需要調整并切換到線下,什么時候再次回到線上。線上、線下的引流應該是雙向的,每條路都能夠通達O2O的終點,在把便利和實惠留給顧客的同時就是把顧客的消費機會留給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