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消費者并不是排斥廣告,在社交媒體時代,很多消費者屏蔽廣告,根本原因在于廣告不能成為消費者可以分享的話題,還干擾了消費者的生活場景。例如,當全家人都在吃飯的時候,突然看到電視上出現一個藥品廣告,消費者會在潛意識中形成心理的區隔,讓廣告的說服力下降。再例如,消費者在網頁上瀏覽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的時候,突然彈出來一個廣告,消費者下意識的想法是先關掉再說。
因此,廣告如何“場景化”以及如何通過可以談論的內容+場景的匹配,成為所有的品牌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場景不僅僅是廣告載體和方式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品牌要能夠制造出讓消費者關注的品牌和內容話題,并通過不同的媒介制造出短時間內的話題場景,才能帶來品牌的引爆。
例如,小米手機每次在新品發布之后,都會通過在線上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創造可以被傳播的話題,然后在線下選擇寫字樓的樓宇框架媒體上,讓許多人在互聯網上觀看到小米發布會后,在到辦公室和離開辦公室的過程中,將社交媒體帶來的話題落地到真實可感的生活場景中,去轉化成實際的銷售力。
再例如,世界杯期間,每個消費者都會關心世界杯相關的話題,尤其是各個球隊的表現等,因此,這個期間品牌如果可以在世界杯相關的內容中進行植入,就可能帶來深刻的記憶。網易新聞客戶端就在其《競猜世界杯》的內容中,結合積分體系,支持福彩投注浮動賠率機制,結合廣告主需求加入競猜定制,三個合作席位短時間內被買走。而對于很多人可能趕著上班沒能及時看球賽的消費者,到寫字樓的時候,會看到在樓宇液晶電視上有最新的世界杯比分榜,這是分眾傳媒通過3G技術與液晶電視實現的傳輸和互動,而且這個榜單還與“彩票寶”進行合作,如果你想接下來購買足球彩票,那么到辦公室你可能就會關注“彩票寶”進行操作。
帷幄觀點:將廣告變成話題性的內容,植入到消費者的場景中,而不是生硬的推廣廣告,成為應對這場革命品牌需要做出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