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業面臨著商業環境的變革性、市場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企業管理變革創新將成為企業競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的載體! 實戰紅色管理創始人、中國紅色管理研究院院長孫軍正認為,國內外企業要順應時代變化進行以下八大管理變革。
一、由追求利潤最大化向追求企業可持續成長轉變
"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管理的終極追求。但在產品、技術、知識等創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長的可持續性已經成為現代企業所面臨的一個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課題。與易枯竭的物質資源不同,企業文化、企業家精神等是支撐企業可持續成長的支柱。
堅持可持續成長管理觀,在管理中就會注重整體優化,講求系統管理,注重依靠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優勢;注重夯實基礎管理,講求管理精細化、科學化、程序化、規范化和制度化;注重以人為本,不斷提高員工素質,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發揮其能動作用等等。
二、由傳統的要素競爭轉向運營能力的競爭
提升企業的運營能力,就要使企業的生產、營銷、組織、管理等方面都敏捷起來,實現向"敏捷管理"方式的轉變。
一個企業要適應超倍速的競爭,必須在以下各層面具備敏捷性的特點:生產方面具有依照顧客訂單,任意批量制造產品和提高售后服務的能力;營銷方面具有以顧客價值為中心,生產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組合的特點;組織方面要求能夠整合企業內部和外部與生產經營過程相關的資源,創造和發揮資源杠桿的競爭優勢;管理方面要求將管理思想從強調指揮控制轉換到領導、激勵、支持和信任。
三、企業間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轉向供應鏈協作、網絡組織、虛擬企業、國際戰略聯盟等形式
現代企業不能只提供各種產品和服務,還必須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核心能力與技術專長恰當地同其它各種有利的競爭資源結合起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在現代企業的生存原則中,排他已被合作所取代和包容。
許多成功企業形成了不少互利合作的競爭方式,主要包括:
1、供應鏈式--主要是企業與供貨商之間的合作;
2、戰略網絡型--主要是指企業通過建立與供貨商、經銷商以及最終用戶的價值鏈形成一種戰略網絡;
3、協作聯營型--表現為企業通過有選擇的與競爭對手、供貨商或其它經營組織分享和交換控制權、成本、資本、進入市場機會、信息和技術等,形成聯營組織;
4、虛擬組織型--利用信息技術把各種資源、能力和思想動態地鏈接起來,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創造價值。
四、員工的知識和技能成為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資源
企業將主要通過管理員工的知識和技能,而不是金融資本或自然資源來獲取競爭優勢。企業員工的知識被認為是和人力、資金等并列的資源,并將逐漸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
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如廠房、設備等,雖然很容易估價和進行管理,但已經越來越難以決定企業的價值。相反,企業的價值更取決于無形資產,如品牌、專利、特許經營、軟件、研究項目、創意以及專長等。
五、從傳統的單一績效考核轉向全面的績效管理
傳統的績效考核是通過對員工工作結果的評估來確定獎懲,其致命的問題在于從目標到績效結果的形成過程缺乏控制,沒有績效改善的組織手段作為保證,在推行時會遇到員工的反對。
把績效管理與公司戰略聯系起來,變靜態考核為動態管理,是近年來績效管理的顯著特點。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更為精細的績效管理成為可能,績效管理的工具也由單一向多維發展。主要包括目標管理、關鍵績效指針(KPI)、360度打分、平衡計分卡和EVA價值管理等。
六、信息技術改變企業的運作方式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幾乎無限制地擴大了企業的業務信息空間,使業務活動和業務信息得以分離。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如協同設計、協同制造和客戶關系管理等,企業能夠跨越內部資源界限,實現對整個供應鏈資源的有效組織和管理。
目前出現的許多如PDM、ERP、CRM、SCM等企業信息化產品,為企業管理與技術水平的提升提供了解決方案。
七、顧客導向觀念被超越
由于顧客往往缺乏主見,因此顧客導向難以使企業具有前瞻性。近十幾年來,以微軟、英特爾為首的部分高科技企業放棄了"顧客導向",采用以產品為中心的經營戰略,取得了巨大成功,由此產生了超越"顧客導向"的競爭新思維。
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面對的已不僅僅是現有的份額,更重要的是未來的市場和挑戰。要提高企業的預見性,搶占產業先機,僅著眼于顧客導向已經不夠,它會隨著競爭條件的變化而逐漸失效。
八、由片面追求企業自身利益轉變為注重履行社會責任,實現經濟、環境、社會協調發展
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跨國公司在推行市場全球化過程中的社會責任表現,同時更多的公司認識到,良好的企業社會責任策略和實踐可以獲取商業利益,還可以改善風險管理,提高企業的聲譽。
說明:
1、紅色管理專家孫軍正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創立九十多年以來的成功實踐經驗,以科學發展觀系統地將中國共產黨在治黨、治軍、治國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論進行全面的歸納和提煉,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紅色管理學理論體系。
2、歡迎各地培訓機構長期代理孫軍正老師主講的紅色管理系列課程,讓我們攜手推動本土企業做大做強,全面提升組織核心競爭力。
3、聯系方式詳見孫軍正中華講師網博客中的“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