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風云激蕩,美國次貸危機還未消退,歐洲危機接踵而來,中國經濟前景變化難測,本土企業如何在復雜、艱苦、多變的環境中突破迷霧,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西方的管理理論不能完全解決中國企業所面臨的實際管理問題,中國的管理學者開始反思究竟誰能解決中國企業的問題?誰才是中國管理者最值得學習的榜樣?當我們以虔誠的姿態向西方學習企業管理的時候,我們其實忘記了中國管理史乃至世界管理史上最成功的案例就在我們的身邊,那就是人民解放軍。
在近80多年的歷史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幾乎和世界上堪稱最強大的軍隊,日軍,美軍,蘇軍作戰,從未落于下風,同中國幾乎所有的舊軍隊作戰,并最終消滅,改造了他們。這是個讓所有對手都感到神秘,令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大國,政體都在研究,而且幾十年來一直沒有參透的組織。我們可以這樣說,在中國沒有任何組織,在執行締造者所賦予的使命,在制度建設,在人才培養,在自主變革,在奉獻精神,以及最大限度的發揮效率方面能夠與解放軍相提并論。
向解放軍學習什么?紅色管理專家、中國紅色管理研究院院長孫軍正認為,首先要考慮效率問題。解放軍是中國近代160余年來最有效率的組織。其效率在于這個武裝集團始終處于“準戰爭”狀態。這種時刻做好戰爭準備的氛圍,使這個組織對環境具有高度靈敏的反應,因而使軍隊具有了強大的活力。企業從創立到奠定在行業內具有話語權力的地位,大約需要15年到20年左右的時間,而15年到20年這個時間段常常成為企業生命周期中從上升變為下降(衰敗)的轉折期。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企業不能時刻處于備戰狀態,勢必難逃企業自然周期的法則,而自然衰敗下去。也因此,張瑞敏提出:海爾的每年都是一個馬拉松長跑,每天都是一個百米沖刺。
第二,解放軍是個具有遠大理想的組織,同時,解放軍也是一個十分重視、關心成員物質利益的組織。在人類組織中,一個具有理想主義色彩又有現實主義精神的組織,是不可戰勝的。解放軍就是這樣一個組織。一個沒有使命的組織是走不遠的,而一個忽視了組織成員物質利益的組織則是沒有生命力的。企業的誕生,是源于人類為了創造更多的物質價值、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這個目的。所以,從投資者創辦企業的角度說,是通過贏利實現利益;從員工的角度說,是通過付出勞動、智力,換取報酬。一個不能贏利的企業,沒有存在的價值;一個不能給員工以物質回報的企業,誰還愿意為他付出勞動和智力?一個好的企業、商業運營的成果是業績,而好的業績不僅包括好的財務業績,還應該包括股東回報率與員工滿意度。從原始社會開始,人類所有組織的產生,其最終使命都是為了使所有組織成員“過上好日子”。
第三,“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為保持組織的延續性,就要把組織需要的人吸收進組織中來。而進入組織的這些人,從普通士兵到將軍,都要經過組織的鍛造,成為執行黨的方針、政策,遵守黨的紀律的可靠人才。解放軍是一個吐故納新的組織、動態的組織。組織成長了,人員不成長,是要被淘汰掉的。
管理沒有終結的答案,只有永恒的問題。企業學習解放軍不能照搬硬抄,要根據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合理導入。一個成功的組織必然存在許多成功的要素,企業家在自身企業管理實踐中缺少哪些方面,便借鑒學習哪些方面。
紅色精神,薪火相傳。為了讓更多人學習紅色管理,歡迎各地培訓機構代理推廣紅色管理系列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