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印,王德印講師,王德印聯系方式,王德印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54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王德印:2010年十大企業危機公關事件
    2016-01-20 48778

    2010年十大企業危機公關事件

    20102月,豐田“剎車門事件”爆發,這家全球的新汽車老大立即陷入巨大的危機漩渦之中。

      20103月,央視315晚會點名批評惠普筆記本存在質量問題,輿論的怒吼很快將惠普這家中國最知名的外企、全球IT巨頭吞沒。惠普品牌危機排山倒海而來。

      20106月,富士康員工“13連跳”驚動了整個中國社會、震動中國制造業、極大損害了富士康這家全球最大IT消費電子制造企業的聲譽。

      201011月,騰訊與360之間商業惡戰,引發了中國互聯網業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網民怨聲載道、工信部采取嚴厲措施制裁兩家企業,企業聲譽受到嚴重影響。

      …………

      危機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2010年,企業危機連發,而且危機事件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對企業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在這個充滿了火藥味的商業競爭世界里,企業的危機隨時有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引發整個行業的動蕩和地震。

      作為企業危機的研究者,每一年的十大企業危機公關事件盤點對我們來說,都是一次艱難過程:一方面我們企業所遭遇的血與火的考驗、企業聲譽、市場份額蒙受巨大損失而感到痛惜。另一方面,我們也常常為企業管理者面對突發危機事件而采取一些不理智、錯誤甚至是愚蠢的決策而感到痛心——危機如火,如果管理者在關鍵時刻決策失誤,給企業、品牌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是致命的。危機公關管理能力已經成為企業家、管理者刻不容緩需要提高的關鍵管理能力。

       在新的時代企業管理者必須形成二種能力:一種是正向管理能力,即不斷保障企業發展壯大的能力;另一種能力是反向管理能力,即企業爆發突發危機事件時,管理者如何快速有效采取措施去消除危機的負面影響。

      現在,讓我們一起對2010年十大企業危機案例進行盤點,回顧那些殘酷而驚心動魄的時刻,并從中思索:作為管理者,當突發危機事件爆發時,我們要如何采取正確的危機公關策略,以挽救企業于危機之中。

      2010年十大企業危機公關事件盤點

      案例一:豐田汽車召回門

      事件主角:豐田汽車

      發生時間:20102- 3

      危機根源:產品質量故障

      危機類型:產品危機

      關注指數:★★★★★

      事件過程:

      由于油門踏板和腳墊的安全故障,豐田自2009底開始在全球大規模召回車輛,總裁全球“巡回道歉”。

      在“召回門”愈演愈烈之時,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就豐田車加速踏板等缺陷發出風險警示通告,希望消費者謹慎使用部分車型,同時在全國范圍內搜集缺陷信息。

      201031日,豐田汽車公司總裁豐田章男在北京舉行記者會,就大規模召回事件進行說明,并向中國消費者道歉,并宣布召回豐田在中國銷售的多款品牌汽車。過去十年一直高速發展豐田公司,遇到了重大的危機打擊,公司發展速度將大受影響。

      危機案例評點與分析:

      2008年豐田全球銷售額超過美國三大汽車廠商的總和,令業界驚呼:世界汽車業迎來豐田時代!誰能預料,高速發展的豐田模式竟然隱藏著巨大的缺陷——快速的擴張、對于市場份額過度追求使得豐田忽視了地企業質量生命線的嚴謹把控,數以百萬計的豐田車存在嚴重的質量隱患。2009年突然爆發的豐田“踏板門”危機事件其實就是企業過往細微質量瑕疵的集中性顯現后果。

      面對洶涌而來的危機,豐田的危機公關策略曾經出現重大失誤,遲滯、傲慢、抓不住重點,這反映了一家全球性的制造公司危機意識的不足。豐田公司的危機公關經歷了一個從早期的“不作為”、“動作遲緩”,到后來的不得不“正面出擊”、“全力布局”的過程。隨著事態的發展豐田公司也采取了不少應對措施,甚至公司總裁在美國國會的聽證會上掉著眼淚表示對此事件負責,并及時跑到中國向中國消費者道歉。然而,多數媒體并沒有因此而改變對豐田的指責,“道歉來得太遲”、“道歉的態度不好”、“中美車主待遇為啥不同”等等諸多負面新聞仍然接連不斷,讓豐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然而,豐田公司的處理,仍然兩次錯失解決危機的主導權。

      但幸好豐田認識到自身的錯誤,重新制定危機策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召回,并積極與消費者溝通,總裁親身現身致歉,上書政府承認錯誤,豐田危機方始沒有越演越烈。

    “態度決定命運”,對危機事件來說,這句話再也貼切不過了。在危機事件的處理上,態度比方法更重要。如果態度過關,方法就算有所欠缺也會挽回損失;而態度不好,再好的方法也會無濟于事。這也是對于豐田在此次“召回門”事件中的一大啟示。

    案例二:惠普蟑螂門

      事件主角:惠普

      發生時間:2010315

      危機根源:產品質量事故

      危機類型:企業聲譽危機

      關注指數:★★★★★

      事件過程:

      央視在20103.15晚會上對兩款惠普筆記本電腦的大規模質量問題進行了報道,惠普公司客戶體驗管理專員在接受采訪時,對惠普筆記本的故障原因作出自己的解釋:中國學生宿舍的蟑螂太恐怖!此言一出,隨即引起消費者憤怒,網友創造《蟑螂之歌》譏諷惠普。

      316日凌晨,惠普在其中文官網公開道歉,并推出“客戶關懷增強計劃”,即為問題筆記本電腦提供延長保修等服務。惠普表示考慮對曾支付過主板的郵寄和維修費用的用戶提供補貼,但未對消費者的召回要求給予回應。

      危機案例評點與分析:

      3.15維權日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是一年最重大的黑色日子——只要被央視315晚會點評批評到的企業,都意味著名譽掃地甚至是倒閉。作為全球知名的IT公司,惠普會被搬上中國最具影響的輿論審判平臺,這實在是令人驚訝。在經歷了客服錄音曝光、質量門、蟑螂門和召回風波后,惠普在中國市場的用戶滿意度和信任度受到了巨大挑戰。這也讓惠普公司意識到:中國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正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和高度。

      從公關的角度審視,惠普在此事件中存在失誤有二點:1、對央視“公關”不足。許多中國企業盡管已有很高知名度,但仍然每年投巨資去央視做廣告,目的不在提升知名度,而是在于“討好”央視——在媒體的潛規則作用下,當利益交換完成之后,媒體的輿論監督的公正必然受影響,這也是中國媒體環境的悲哀。2、對消費者過往的投訴重視不足。惠普的金牌服務一向備受中國消費者質疑,這種服務外包式的方式過份依賴外部公司的做法,往往導致對終端監控不位,最終損害的是惠普自我吹噓的金牌服務招牌。數以千計的消費投訴事件的累積,最終引發了重大危機事件爆發。

    “蟑螂門”事件讓惠普名譽掃地。這也是這家中國最知名跨國企業在進入中國20多年之后受到的一記重擊。作為一家成熟的跨國公司,惠普有龐大的公關團隊與外部公關咨詢公司輔以處理危機,但惠普將絕大部分精力擺放在危機爆發之后如何“搞定”媒體之上,而忽視對自己內部建設以及消費者溝通的重視,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使得惠普危機的爆發成為一種必然。這次危機事件給惠普公司敲響了警鐘,在面對進入中國市場25年來最大的一次公關危機時,惠普應該看到在公司發展的同時,基層方面的工作也要做足,不能只看到生意的增長,而應該考慮到最終拉動生意增長的消費者體驗和感受。

    案例三:肯德基秒殺門

      事件主角:肯德基

      發生時間:20104

      危機根源:企業信譽

      危機類型:誠信危機

      關注指數:★★★★★

      事件過程:

      201046日,肯德基中國公司在網上推出“超值星期二”三輪秒殺活動,64元的外帶全家桶只要32元,于是在全國引爆熱潮。但當消費者拿著從網上辛苦秒殺回來的半價優惠券(優惠券上標明復印有效),突然被肯德基單方面宣布無效。而中國肯德基發表聲明稱,由于部分優惠券是假的,所以取消優惠兌現,并向顧客致歉。但“各門店給出的拒絕理由并不一致”。

      消費者認為是肯德基忽悠了大家,在各大論壇發表譴責帖子,不時出現“出爾反爾,拒食肯德基”這樣的言論,有網友甚至把各地的秒殺券使用情況匯總,一并向肯德基投訴。肯德基陷入“秒殺門”。

      412日,肯德基發表公開信,承認活動欠考慮,未能充分預估可能的反響,承認網絡安全預防經驗不足,表示應對不夠及時,個別餐廳出現差別待遇帶來不安全因素,承認第一次聲明中“假券”一說用詞欠妥。

      61日,肯德基在中國內地的第3000家餐廳落戶上海,公司高層首次就 “秒殺”事件公開向消費者致歉。

      危機案例評點與分析:

      肯德基“秒殺門”的事件本身以及發生之后的危機公關處理手段都是失敗的。“秒殺”是網上競拍的一種方式。“秒殺門”源自去年的淘寶秒殺門。首先暫且不論電子優惠券的真假,肯德基各門店單方面以不同的理由取消活動已經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實體店運用網絡電子商務手段搞促銷優惠本來無可厚非,但因為經驗的不足且處理不當帶來的必然是信譽的損失和消費者的流失。

      在消費維權方面,今天中國消費者越來越成熟:當肯德基在秒殺門事件上表現誠信缺失之后,許多憤怒的網民在互聯網集結成群懲罰肯德基——許多城市網民互相約定在就餐的高峰期一起涌進肯德基,并在肯德基餐廳中叫麥當勞的外賣,這種帶有行為藝術性質的惡意維權行為得到許多年輕網友的響應。面對洶涌的輿論壓力,肯德基最終不得不承認錯誤。

      隨著網絡web2.0環境的到來,我們迎來了一個 “大眾麥克風”的時代:在這種新傳播環境中,每一個人都是自媒體,每一個人都是傳播者,每一個人都是輿論影響者——網絡輿論已經成為了企業危機的放大器和觸發器。在網絡的推動作用下,來自于網絡的民意會發揮巨大的影響作用,缺乏對網絡輿論的監測和引導管理,是此次“秒殺門”事件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

      沒有對商業本質的認識,沒有對自己品牌的珍視,沒有對消費者的尊重,即站的高度不夠高,境界不夠高,公關手段是不會高明的。在一個不斷成熟的消費氛圍中,消費者維權的意識必然越來越高,維權的手段也必然越來越多元化,企業必須高度重視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與關系維護,防止出現惡性的消費維權事件,從而引發企業危機事件發生。危機的管理手段再高明,也不及做好預案工作,把危機扼殺在源頭里——“預防勝于治療”,是企業在進行危機管理的時候應該看到的原則。

    案例四:美的紫砂煲黑幕

      事件主角:美的集團

      發生時間:20105

      危機根源:虛假宣傳

      危機類型:企業信譽危機

      關注指數:★★★★★

      事件過程:

      523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揭開紫砂黑幕,美的紫砂煲所謂的“純正紫砂”根本不是真正的紫砂,實為普通陶土添加化工原料加工而成。23日下午,美的向消費者和媒體道歉,承諾立即糾正不實宣傳,對美的電燉鍋公司立即停產整頓,停止銷售,設點接受消費者退貨。各大賣場全面撤架。但第二天,美的紫砂煲被曝出退貨要收折舊費,也沒有具體退換貨細則。第三天,美的生活電器總裁通過央視新聞頻道承諾,無條件退換貨,且“無發票也能退貨”。第四天,美的方面卻發生變卦表示“無發票不能退貨”。一周后,退貨有了新版本,先鑒定,后退貨。“紫砂門”還未平息,美的又陷入“改口門”。

      危機案例評點與分析:

      “紫砂門”曝光后,美的需要做的應該是真誠向消費者道歉,承認存在銷售欺詐的錯誤,并及時為消費者做退貨處理,以求最大限度地挽回消費者的信心和支持,保護美的企業和產品的整體形象;但令人遺憾的是,美的目前的做法看不出其有任何懺悔之心。從決策角度,美的宣稱其紫砂煲沒有問題拒絕消費者退貨,這種策略必然是生活電器事業部由于部門利益考量而定的。但生活電器事業部沒有看到的是,為自己部門之利,可能連累的整個美的品牌價值損失。

      美的“紫砂門”事件本身備受關注,其后美的出爾反爾,對退款條件的限制則再次引發消費者的強烈質疑。從危機擴散的角度來分析,美的此次紫砂煲的造假危機,損失決不僅僅是生活電器事件部數十億的市場銷售,而更可能以此影響投資者對美的作為上市公司的品牌聲譽的信任。如果危機管理不當,美的品牌聲譽嚴重受質疑,則可能引發資本市場的連鎖反應,投資者拋售美的股票的狂潮。一旦按照這樣的路徑發展,美的多年以來建立的品牌將會毀于一旦,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在震驚中國的三鹿三聚氰胺危機中,溫家寶總理告誡中國企業家:“企業家的身上應該流著道德的血液。”一個企業家或企業身上應該流著道德的血液,只有把看得見的企業技術、產品和管理,以及背后引導他們并受他們影響的理念、道德和責任,兩者加在一起才能保護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長治久安。

      在美的“紫砂門”曝光之后,美的的危機公關可以說是不到位的。這不僅造成了美的本身企業的損失,更為嚴重的是整個家電電飯鍋行業的損失。 “紫砂門”事件之后,消費者對類似紫砂煲產品信任度大減,同時對“大品牌=產品好”這樣的定式產生質疑,這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將是一次致命打擊。

      當企業身上流著不是道德的血液,當企業故意踩踏社會責任底線時,這樣的企業縱使其危機管理的策略再高明,也難以挽回民心。三鹿的前車之鑒并沒有警醒企業,美的正奔向深不見底的危機深淵。

      案例五:富士康跳樓事件

      事件主角:富士康

      發生時間:20105

      危機根源:內部管理

      危機類型:企業形象危機

      關注指數:★★★★★

      事件過程:

      20101月至6月,一共有13位年輕的富士康職工選擇跳樓結束他們鮮活的生命,富士康被貼上血汗工廠的標簽。2010526日,在深圳龍華廠,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首度公開面對數百家媒體。當著千余人,他深深三鞠躬,“除了道歉還是道歉,除了痛惜還是痛惜”。

      郭臺銘鞠躬道歉的形象被境內外媒體所廣泛報道,“精神血汗工廠”等名詞出現在境外媒體上。作為全球最大的IT、消費電子產品代工企業,富士康的連續的自殺現象讓蘋果、惠普等全球知名IT企業發表聲明表示高度關注,富士康連跳事件已經成為境內外輿論所廣泛關注和探討的話題。

      危機案例評點與分析:

      面對洶涌而來的危機,富士康一開始采取的回避與沉默姿態。但隨著自殺人數的不斷攀升,董事長郭臺銘終于坐不住了。

      2010526日,11跳后,郭臺銘終于親臨深圳,陪同媒體參觀工廠,召開新聞發布會,鞠躬道歉。

      隨著富士康開展系列的危機公關策略:主動配合政府徹查事件;宣布為所有員工加薪30%以上;成立龐大的心理咨詢團隊進駐富士康,定期為員工提供心理咨詢;邀請外部專家成立企業監察團,監察富士康用工情況,同是為富士康企業管理提供決策參考;在全工廠加裝防自殺防護措施等。在事件的整個過程中,始終有政府部門在參與,這體現了政府負責任的態度,也為企業增添了更強的說服力和可信力。

      在2010年的富士康跳樓事件中,我們看到的是富士康在迫于危機壓力下不得不進行的危機公關。在出現“10連跳”后,郭臺銘才站出來回應外界質疑。顯然,郭臺銘的步子慢了,他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整個危機公關過程中,富士康經歷的是一場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磨難和考驗。如果說富士康在這次的危機公關中還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那么就是富士康的處理手段更多的是“治標”而不是“治本”的,企業的危機公關工作只能說遏制住了事態的進一步發展,但并沒有在媒體高度關注的情況下,起到恢復品牌美譽度,提升企業形象的作用。

      作為一家龐大的代工企業,富士康有著成熟的企業運營經驗,但對于危機管理成熟度卻沒有上升相應的高度。2006年,富士康與當時批評其為血汗工廠的《第一財經日報》打了一場轟動全國的訴訟戰,就顯示出這家龐大企業嚴重欠缺的危機管理能力——官司最后的狼狽收場不僅使富士康名聲掃地,而且給公眾造成傲慢、自大、對抗輿論的負面形象。2010年的跳樓事件教訓,使得富士康不僅認識到危機管理重要性,更認識到在一個透明化的時代企業進行透明化管理的重要性。而我們呼喚的是,富士康在經歷這次危機事件后,能夠好好反思企業內部存在的問題,包括對內的公關和對外的公關,在如此沉重的代價之下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機制,重塑品牌的形象和美譽度。

    案例六:霸王洗發水致癌事件

      事件主角:霸王

      發生時間:20107

      危機根源:媒體報道

      危機類型:產品質量危機

      關注指數:★★★★★

      事件過程:

      短短二三天時間,霸王經歷了企業最驚險生死劫。

      2010714日香港媒體報道,霸王(01338.HK)旗下產品含有被美國列為致癌物質二惡烷。消息一出,危機的狂潮即刻掀起,各大主流媒體、各大網站開始進行瘋狂地報道。各種批判性很強的網絡專題也隨之推出。霸王股價一天之內暴跌14%

      強大的危機激流將霸王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但事件很快又柳暗花明。

      716日,廣東省質監局發布新的檢測報告稱,霸王的二惡烷含量是安全的。對于霸王產品的合法性來說,質監部門的檢測報告代表了官方對事件的定調。但對于市場與消費者信心來說,質監部門的報告卻非金槍良藥,無法在短時間迅速重振消費信心。

      危機案例評點與分析:

      在一個資訊發達的時代,即使是媒體的錯誤報道,在公眾容易對媒體偏聽偏信的心理作用下,在網絡媒體的放大與推動下,任何對于企業或產品的負面報道都可能引發一場大的危機風波,這正是新市場環境下,每一家企業都可能遭遇到的挑戰。消費信心的崩潰如山倒,但消費信心的重建卻如抽絲剝繭般需要漫長的過程。

      公共關系要義告訴我們,認知就是事實:公眾對事物認知就是最高的事實,是超過事件本身的印象 “事實”。在霸王處理此次危機時,措施基本只停留在官方聲明的層面上,不能與公眾良好溝通,危機威脅仍然存在。霸王產品檢測無毒,但品牌“毒性”在消費者心中仍未消退。新浪網的網絡投票調查結果:超過七成的網民不再相信霸王,不愿意再使用該品牌產品,縱使官方無毒的檢測報告高懸其上。

      霸王的“品牌毒性”主要由三方面形成:

      1 代言人成龍不斷消退的個人聲譽影響霸王品牌的信任度。

      成龍已經成為強大的品牌代言毒藥:代言小霸王學習機,垮了;代言汾湟可樂了,沒人喝了;代言北方汽修學院,假辦學的;代言開迪汽車,賣不動。成龍有著極高的個人知名度,但卻其代言的產品卻屢屢因造假、宣傳過度、夸大其辭而令到他個人聲譽嚴重受損。正因如此,當成龍代言與虛假代言劃上等號時,無論對于成龍還是代言的品牌都是造成了雙重的負面沖擊。

      當成龍在霸王電視廣告上,不斷撫摸那把枯草一樣的頭發時,包括我在內無數電視觀眾一直在為他捏一把汗——這樣一條夸大其辭的廣告,遲早會害了成龍。2010年的中國十大惡俗廣告評選,霸王-成龍代言廣告無疑將入選。

      2、廣告宣傳很強,公共關系建設很弱。

      毫無疑問,霸王是廣告宣傳的大戶。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令到霸王產品的知名度很高,但其企業的透明度卻甚低。這也反映了霸王在公共關系建設方面的缺失,只以強大的廣告投入去提升消費認知,卻未能以良好的公共關系活動去建立消費信任、未能系列以社會責任履行去建立品牌美譽度、以及未能建立彼此價值認同的全國性的媒體關系。當危機忽然來臨時,透明度很低、媒體關系很差、品牌聲譽不好的企業必然受到巨大的沖擊。

      3、霸王單向思維的錯誤危機應對策略。

      在危機剛爆發之時,霸王董事長一方面堅決否認產品出現問題,稱含有二惡烷是所有洗發水產品都含有的物質,暗指是行業“潛規則”,此言論引發其他洗發水品牌及媒體的抨擊。另一方面則指責事件是競爭對手策劃,目的在于打擊霸王品牌聲譽。在事件撲朔未明的情況下,霸王這么簡單地下結論,難免令人懷疑霸王此舉純粹是為產品避責。

      在危機應對價值排序中,社會利益應該高于企業利益。在此次危機應對之中,霸王至始至終未曾體現出對社會利益及公眾利益的關注,只是站在企業利益的立場上,進行辯解與推責。所以,即使最后官方聲明認可其產品“無罪”,但從消費心理中,公眾仍然會認為霸王“有罪”。

      過往許多殘酷的案例告訴我們,危機事件的爆發對企業造成的巨大傷害并不僅僅取決于事件本身的嚴重性,許多時候是取決于企業面臨危機時的決擇:能否正確制定危機管理的策略、能否快速有效與媒體溝通、善后在恢復中否有效獲得消費者信任等。

      對于霸王來說,此次二惡烷危機事件既是壞事也是好事:壞處當然是給企業造成巨大的利益損失。但好處卻提醒了霸王,企業遭遇危機是一種必然,沒有經受過危機之火考驗的企業永遠都是不成熟的企業。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危機環境中,任何企業特別是行業領導品牌更必須有強烈的危機意識與全面的危機應對體系,這樣方能保護企業之舟駛過驚濤駭浪,直抵基業長青的彼岸。

    案例七:真功夫“排骨門”事件

      事件主角:真功夫

      發生時間:20107

      危機根源:食品安全問題

      危機類型:誠信危機

      關注指數:★★★★☆

      事件過程:

      716日報真功夫進口排骨的質量問題,引發全國媒體關注。真功夫進口排骨安全與否,演變成了一場“排骨門”。

      20107月,真功夫“排骨門”內部會議資料曝光。這些內部會議資料顯示,從2008年到200910月,因為進口排 骨價格低于國內市場價格,真功夫排骨分別由“蘇州虹信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和“佛山儉美冷凍食品有限公司”從美國 和丹麥進口。但所提供的進口排骨中被發現膠線、膠粒、膿包、石頭、異味。

      真功夫相關負責人表示,餐飲企業在原料采購過程中遇到一些有質量缺陷的原料不可避免,但有問題的原料在每次檢驗發現后全部銷毀,絕對不會流入下一道生產環節。

      真功夫同時表示,自今年1月份起,其已正式終止了與虹信、儉美的采購合同。目前80%都是國內采購,已與雨潤、雙匯、金鑼有長期的合作合同,與中糧、新尚食等都有合作,能夠保證貨源供應。

      危機案例評點與分析:

      真功夫的此次事件,引發了行業名企的信用危機。作為本土快餐行業之翹楚,真功夫陷入“排骨門”風波,一方面引發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憂,使得公眾對于長期以來困擾著中國企業的食品質量更加質疑;另一方面,真功夫此次危機事件也引起全社會的深思:名牌企業卷入質量安全危機漩渦,反映了我們的市場誠信、商業倫理還距離甚遠。

      真功夫的“排骨門”事件以及其危機應對手段給我們一個其實:對待消費者,我們不要想著如何去欺瞞和蒙騙,而是應該保持坦誠的態度和遵循真誠溝通的原則。無論是在接受記者面對面的采訪,還是在發給各大媒體的新聞通稿中,真功夫方面一再強調,問題排骨絕對沒有送進門店,被消費者食用。

      為撇清和這兩家問題排骨供應商的關系,真功夫在向各大媒體提供的新聞通稿中稱20101月份正式結束與這兩家供應商合作關系。在另一份新聞通稿中,更是自相矛盾。資料顯示,在429日的緊急采購委員會上,真功夫對虹信和儉美關于進口排骨檢疫證明的缺失及涉嫌制假,提出了處理意見。

      對于食品安全這個敏感的領域,任何的危機事件都可能引起整個行業的動蕩。真功夫的“排骨門”事件表面上對國內餐飲業其他企業不會造成大的影響,但事實上,仍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會由此事延伸至整個國內餐飲業,對該行業的安全衛生持懷疑態度,不信任該行業的質量安全監督行為。

     案例八:金浩茶油致癌物超標事件

      事件主角:金浩茶油

      發生時間:20108

      危機根源:食品質量安全

      危機類型:信任危機

      關注指數:★★★★☆

      事件過程:

      20108月下旬以來,金浩茶油被曝出苯并(a)芘超標,國內最大茶油生產企業——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受到公眾強烈質疑,與金浩公司一起站在輿論風口浪尖的,還有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實際上,早在今年218日湖南質監局即已通過抽檢,查出金浩茶油的9批次產品存在苯并(a)芘超標,卻在長達半年之內未公之于眾。

      91日,在曝光壓力之下,食用油公司金浩茶油終于為一個隱瞞了5個月的消息作出道歉:今年3月,金浩茶油等一批公司生產的茶油被查出含有超國家標準6倍的強致癌物質。金浩公司的道歉還透露,尚有近10噸含致癌物質的茶油未被召回。金浩公司還承諾將按照相關規定對消費者進行退款和補償。

      92日,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也開始“發聲”,就該事件進行說明,并于隨后采取了一系列處理措施,包括責令金浩公司停產整頓,召回問題產品等。

      96日,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翔浩在其微博上透露:現在消費者手中還未召回的9個問題批次的產品數量為491公斤,價值約30萬元。據不完全統計,事件導致的市場損失至今已過億。

      危機案例評點與分析:

      在這次金浩茶油的致癌物超標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企業聯合政府共同上演的一出失敗的危機公關戲碼。由此,一起看似簡單的產品質量“個案”,演化成一場公眾信任危機。

      金浩茶油的致歉,可以說是被逼出來的。金浩茶油被查出含有致癌物質超標6倍”的消息在網上廣泛流傳時,金浩公司的第一反應卻是矢口否認,后來實在瞞不住了才改口承認并道歉。而此時距消息傳出已過了11--金浩公司失去了與消費者坦誠溝通的最佳時機,也喪失了公眾的信任。

      直到91日,在媒體不斷逼問下,面對公眾質疑,陷入信任危機的金浩公司除了加強產品召回,董事長劉翔浩在微博和網友交流,并以個人名義發表公開信向消費者再次表示道歉。孰料此舉不僅沒有得到認可,反而招來網友指責為公關秀,缺乏誠意。

      最好的處理方式是企業必須正視自己存在問題,大膽地站出來去面對現在發生的這場危機。目前國內部分企業因為自身或者是環境的因素,對于自身品牌和利益認識不夠,大部分尤其是一些地區性企業片面的認識自身利益僅僅是能夠看得到的物質收獲,而忽視品牌和形象這些無形利益。造成企業在品牌以及企業形象推廣過程中著重推廣產品,即使有一些文化或者形象推廣也是圍繞產品銷售產生的衍生品,沒有獨立、持續、完整、具有目的性的推廣思想,這其中最為缺失的就是危機公關。

      金浩在處理本次危機事件時,忽略了如今互聯網的傳播效力,傳播事情的速度已經不是單單靠筆記本,現在手機移動互聯網的傳播大大顛覆了傳統的筆記本傳播效果。作為新媒體,互聯網傳播速度更快了,隨著3G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對于企業的發展已經成為雙刃劍,如果企業不再重視細節,將會輸的更慘。除了國家權威部門外,現在又多了一個互聯網的監督。幾乎人人都可以把互聯網變成自己對外發布信息的媒體平臺。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妄想通過欺騙和隱瞞來蒙混消費者,不僅是徒勞的,更加是對企業品牌的

      越早公布結果,越能降低受害者的受損程度,也越能體現企業和監管部門的社會責任心,從而也越能贏得百姓的理解和尊敬。相反,妄圖瞞天過海,最終紙包不住火了再出面承認并道歉,即便道歉的誠意再大,也很難再次贏得百姓的信任。金浩茶油處理致癌事件的方法值得食品企業,乃至中國國內的所有企業深思。

     案例九:蒙牛誹謗圣元“激素門”事件

      事件主角:蒙牛奶業,圣元奶粉

      發生時間:20108

      危機根源:食品安全質量問題

      危機類型:企業信譽危機

      關注指數:★★★★★

      事件過程:

      2010年發生的“奶粉疑致嬰兒性早熟”報道再次引發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各界對奶粉是否會導致嬰兒“性早熟”眾說紛紜。85日,《健康時報》報道了“武漢三名女嬰性早熟”的病例,后調查發現,三名女嬰的家長均稱孩子曾食用過“圣元優博”奶粉,他們懷疑孩子的性早熟和圣元奶粉有關。之后,全國多個地方均發現此類病例,嫌疑直至圣元奶粉。

      88日,圣元發聲明稱嬰兒奶粉未添加激素,并委托注明國際和國內律師事務所對最先刊播此事的兩家媒體提起上訴。815日:衛生部發布聲明,湖北嬰幼兒性早熟與圣元奶粉無關。從“激素門”事發到圣元企業公開澄清事件,前后僅十天左右,此次圣元事件被及時澄清,具有一定的意義。

      事隔2個月,圣元奶粉已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然而最近爆出一個新聞:曾轟動一時的“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是有預謀、有步驟的被策劃事件,而事件的幕后策劃是蒙牛集團,這馬上引起了媒體再度關注。

      危機案例評點與分析:

      在“激素門”事件發生后,圣元采取了一系列的危機公關手段,表現得比較積極和主動,在一定程度上,圣元的危機公關手段在引導輿論、控制危機進一步發展方面有明顯的作用。就在815日,圣元集團董事長張亮在其官方網站發布致消費者署名日期為812日的公開信,向消費者道歉

      除了主動的道歉,在這次奶粉危機事件中,圣元公司還運用一系列公關活動對輿論進行了引導,比如對公眾進行信息公開、對有關疑問進行疏導,并借助權威信息改變輿論的策略取得了一定成功;以真誠的態度向公眾道歉對權威信息發布者的感謝以及針對性早熟患兒的慈善捐贈也從另一方面化解了輿論。

      危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加大了網絡廣告投放規模,主要投放重心在于被曝產品質量問題后的危機公關。為了維護品牌形象,圣元通過新浪、搜狐、MSN等多個網站,突出宣傳奶爸奶媽圣元青島之旅、圣元奶粉菏澤愛心捐贈、圣元新聞發布會等事件,以期達到事件解疑、重塑企業形象的目的。

      必須注意到的是,如今網絡以及媒體的助力和煽風點火很快使事件成為熱點群眾事件。一個敏感話題加上網絡,甚至一個足夠煽情的標題加上網絡,就可以在網絡上形成迅速的燎原之勢,引發一發不可收拾的負面后果。負面的新聞事件,特別是公眾敏感度比較高的負面新聞事件,例如食品安全、兒童問題、房價問題、拆遷問題等等,傳播絕對是爆炸式的。這時,盡管企業努力進行危機處理和公關,仍然無濟于事,待政府職能部門出來進行正面回應時,為時已晚,況且政府職能部門的公信力亦無法說服市場和消費者。這也是為什么圣元一系列的危機公關手段最后沒有取得最優的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盡管圣元在處理此次危機事件上有一些出彩的地方,但必須承認的是這一事件對于圣元企業和品牌來說是災難性的,盡管最終測試效果證實圣元奶粉是安全的,但是圣元也失去了極大的市場份額,想要在短期內恢復到事件前的營銷水平基本不能夠。這一事件不但給圣元奶粉造成損失,更給整個中國奶粉行業帶來影響,使得本來就氣息微弱的中國奶業市場雪上加霜,進一步助長洋奶粉進一步搶灘中國市場,而中國嬰幼兒奶粉的民族品牌也將因此受到沖擊。

     案例十:騰訊qq VS 奇虎360大戰事件

      事件主角:騰訊、奇虎公司

      發生時間:2010 10月開始引爆

      危機根源:行業競爭

      危機類型:企業形象危機

      關注指數:★★★★★

      事件過程:

      2010年企業危機事件,必定不能不提到騰訊和360為了各自的利益,展開的前所未有的互聯網之戰。

      927日,360安全衛士推出個人隱私保護工具360隱私保護器,目標直接瞄準QQ軟件,360與騰訊在客戶端領域再起沖突。1014日,騰訊正式起訴360不正當競爭,360提起反訴。1027日晚間,騰訊通過彈窗的方式,聯合百度等網站發表聲明,指責360不正當競爭,并號召同業不與360發生任何形式的商業往來,360隨之通過彈窗形式反擊,掀起兩家彈窗大戰。

      113日,騰訊與360之戰爆發最新沖突,騰訊稱裝有360的電腦將停止運行QQ公開信后,360表示將保證和QQ同時正常使用,騰訊方暫停WEBQQ使用,360下線了扣扣保鏢。這是中國互聯網史上影響人數最多的一次熱點事件。

      直到117日,騰訊與360同時發表聲明:在工信部的調解下,雙方決定休戰,握手言好——至此,一場驚動中國、震動4億網民的“鵝虎”之戰終于告一段落。

      危機案例評點與分析:

      盡管各方采取了諸多的措施來解決沖突,但顯然沒有令事態停止或達到各自的目標。從整個事件的過程來看,原本還處于公眾事件的紛爭,卻由于措施的不當而上升為企業危機。騰訊的美譽度和企業形象受到嚴重損害,而360將有可能面臨實際的市場損失。

      在這場“3Q”大戰中,毫無疑問的是最后兩敗俱傷的下場,用戶普遍感到這是企業的惡性競爭下對用戶感情的赤裸裸傷害。但是通過對兩家企業的危機公關手段分析,談及其應對危機公關的策略,我們可以看到的是360在本次事件中略勝一籌。

      在戰略應對上,騰訊表現出來的更多是被動的應戰。危機公關,最核心的能力是掌握危機發展的主動性。騰訊作為當事方,沒有掌控危機的發展方向,從而在引導事件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在危機狀態下,企業處理危機的首要原則就是立即控制事態發展,顯然騰訊忽視了這一點并因“公開信及相關措施”而加大了輿論的火候。網絡輿論此后一發不可收拾,并迅速擴大傳播范圍,網民一時間一邊倒的批判輿論讓騰訊失去了很多用戶,同時對品牌和企業的形象造成極大的打擊。

      危機事件的處理需要真誠坦白的溝通,企業在發生危機事件后更應該考慮到用戶的情感和利益,而不是為了一時的競爭而損害用戶的感情。在溝通方面,企業應該極力發展為用戶的正面形象,努力展示企業社會責任,將輿論焦點轉向積極的一面,并配合法律和技術部門的行動,使得由于危機事件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在整個事件當中,360的表態就似乎更加迎合大眾的訴求和需要,而騰訊只是通過兩次“公開信”來和公眾溝通,顯然無法滿足公共對組織信息的需求。另外,騰訊的高管表態也一直表現的非常強勢和極端,沒有考慮到用戶的情感和訴求。

      當前,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4億,互聯網普及率攀升到33%。這一巨大的數字背后是中國互聯網產業快速發展的真實反映。然而,中國互聯網產業表面的光鮮并沒有掩蓋到背后隱藏這的諸多挑戰和問題。就此次騰訊和360的紛爭而言,就是中國目前互聯網競爭的一個縮影,網絡世界日新月異的技術變革,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市場良性競爭環境,監管生態和機制,還有與之匹配的法律法規,顯然在這些方面我們管理部門和企業自身都迫切的需要解決互聯網發展存在的問題。沒有一個良好的行業體制保障,我們就不能構建出一個健康、良好運行的互聯網公共空間。

      網絡輿情管理刻不容緩

      “在中國做企業,為何這樣難?”霸王二惡烷危機風波之后,面對著企業遭遇的巨大損失,霸王首席執行官萬玉華在新聞發布會上痛哭流涕地講了這樣一句話。這句話說出許多中國企業家、特別是民營企業家的共同心聲:創業容易,守業難。一次不經意的危機事件就可能給企業造成巨大的打擊。做企業,真不容易。

      在透明化時代,企業的運營受到全方位的監督:在高度的關注下,企業的點滴失誤更容易受到放大,危機一觸即發。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轉型期,社會利益關系更趨復雜,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益凸現。隨著互聯網的日漸滲透和發展,互聯網正以其自由、互動的獨特性成為各階層利益表達、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輿論渠道——這對于政府或者企業管理者來說,都是面臨著一項新的管理挑戰。

      在赤裸的網絡時代里,企業被各種輿論包圍,危機現象環生。在網絡環境中,企業危機表現出和傳統危機不同的顯著變化,傳統的危機應付方法已不能完全有效,必須根據網絡的特點采取新的應付措施。做好網絡傳播環境下的企業危機管理和控制,是現代企業在危機公關方面能力的體現。

      從大眾傳媒的社會傳播功能來看,任何企業爆發的危機事件都具有強大的輿論關注性,能作為重大新聞題材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而事后企業如何應對同樣也需要借助大眾傳媒的輿論報道。無可否認的是,企業進行危機公關的關鍵之一是要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從而幫助企業化解企業。對危機事件的處理,體現出企業的應變能力。在互聯網時代,企業在處理危機事件的過程中,掌控網絡輿論的方向至關重要。

      沒有人喜歡危機,但危機的到來從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如西方諺語所言:危機就如死亡與稅收,是企業、組織、政府甚至個人都無法避免的事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盤點企業危機,希望從這些血與火的殘酷事件中,各位企業管理者得到有益的啟示,也歡迎各位管理者與我們互動交流。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m.transparencyisgood.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免费一区二区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bt加勒比一区二区|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99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av一综合av一区|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 麻豆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麻豆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亚洲视频一区调教|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免费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芒果| 无码av免费毛片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人妖|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中文| 国产精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蜜 |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动漫精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美女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乱一区三区| 日韩免费观看一区|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91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美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