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
什么是大規模定制?
在新的市場環境中企業迫切需要一種新的生產模式,大規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由此產生。1970年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Alvin Toffler)在《Future Shock》一書中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生產方式的設想:以類似于標準化和大規模生產的成本和時間,提供客戶特定需求的產品和服務。1987年,斯坦·戴維斯(Start Davis)在《Future Perfect》一書中首次將這種生產方式稱為“Mass Customization”,即大規模定制(MC)。1993年B·約瑟夫·派恩(B·Joseph Pine II)在《大規模定制:企業競爭的新前沿》一書中寫到:“大規模定制的核心是產品品種的多樣化和定制化急劇增加,而不相應增加成本;范疇足個性化定制產品的大規模生產:其最大優點是提供戰略優勢和經濟價值。”
我國學者祈國寧教授認為,大規模定制是一種集企業、客戶、供應商、員工和環境于一體,在系統思想指導下,用整體優化的觀點。充分利用企業已有的各種資源,在標準技術、現代設計方法、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的支持下,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以大批量生產的低成本、高質量和效率提供定制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方式。MC的基本思路是基于產品族零部件和產品結構的相似性、通用性,利用標準化模塊化等方法降低產品的內部多樣性。增加顧客可感知的外部多樣性,通過產品和過程重組將產品定制生產轉化或部分轉化為零部件的批量生產,從而迅速向顧客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定制產品。
大規模定制生產方式包括了諸如時間的競爭、精益生產和微觀銷售等管理思想的精華。其方法模式得到了現代生產、管理、組織、信息、營銷等技術平臺的支持,因而就有超過以往生產模式的優勢,更能適應網絡經濟和經濟技術國際一體化的競爭局面。
22 規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 |
規模定制的策略應用
圍繞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來定制服務
完全標準化的產品在被銷售或交貨人員送到客戶那里以前,仍然可以被定制。因為這種方法是在企業價值鏈的最后兩個環節完成,并不影響開發和生產,所以它是最簡單、最常用的著眼點。銷售和分銷可以改變產品,增加其特征,與其他的產品(包括與其他企業生產的產品)組合在一起,并提供大量的服務,使每一個客戶都能得到他所期望的和應當得到的個別關注。企業圍繞標準化的產品或服務來定制服務,可以展示企業在大規模定制方面所固有的巨大潛力,使企業更能通過其他技術取得進展。
創建可定制的產品和服務
雖然大多數定制化服務可以在價值鏈的交付環節完成,但是改變產品以適應客戶的確切需要的特殊需要的定制不僅是服務收入的來源,還是使企業擴展產品并進一步加強定制化思想的源泉。與在交付功能中定制服務相反的策略是在開發功能中建立基本上是大規模生產的產品和服務——就生產和交付過程而言,兩者之間沒有什么區別——但確是針對每一個客戶并且經常是由客戶定制的。創建可定制的產品或服務一般不需要對公司的價值鏈做劇烈的變革,但它已經開始改變人們關于定制化概念的思想。
提供交貨點定制
要確切知道客戶想要什么只有一個辦法:在銷售地點讓客戶告訴你或讓他們說出其真實想法。立即提供客戶想要的東西只有一個辦法:在銷售或交貨點生產產品,或至少在當時當地完成最后的定制生產工序。對于交貨點定制除了生產的最后工序轉向客戶外,還可以把整個生產過程移到交貨點,以此改造整個企業的業務和潛在利潤。把所有生產轉向客戶時,生產與交付必須相結合,而且開發時必須考慮到新產品或服務要在交貨點被定制,此時就需要企業有重大創新和經常性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