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如林中迷霧,不見前路;但我們絕不能徘徊猶豫,浪費光陰。”看著封面這句引人深思的話,我輕輕翻開了這一本終將使我震撼的勵志書。
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作者桂蘭順女士的簡介,在對她作為創始人和副校長身份的艷羨之時,我瞥見簡介下面真實且實用的個人語錄。三句短小精悍的語句,卻蘊含著關于人生態度,人生方向及方法的啟示。例如:“心態決定狀態,心胸決定格局,眼界決定境界”。震撼之余,不禁對這本看起來并不是特別厚的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這本書中究竟隱含著多少待人挖掘的寶藏呢?
翻閱不久,我就發現了:這是一本極為適合我們這些年輕人的書。因為,里面所提到的困惑不解,都是我曾面臨或現在面臨的;里面舉的事例,都是我曾經歷的或現在正在經歷的;里面提到的方法,都是我現在迫切需要的或未來必須的。所以這本書確實是催人前進,助人成長之能。
譬如,在第三章里有一節名為“認清楚自己的人生,奔向屬于自己的未來”,就通過論述、原理分析、舉例子、闡述方法等,讓作為讀者的我收獲了滿滿的干貨。這一節里,特別地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我們為什么難以獲得屬于自己的成功。在生活和工作中,從眾心理使得我們容易人云亦云,失去自己主觀想法,以至于想要成功還要去復制別人。其實,只要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取長補短揚長避短,就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成功之路,而不是去走別人早已踏平,前方擁擠的別人的“成功之路”。
而作者為了印證這一觀點,緊接著就舉了一個例子,一位叫小葉的人通過不斷地探索,結合自身能力和優勢,終于找到適合自己的,能發揮最大個人價值的職業。在讀到這里時,我的心便豁然開朗了。現在的我,也在做著一份自己專業里最不喜歡的工作,哪怕工資待遇不錯,我卻仍不快樂。追根溯源,不過是在別人的眼光和成功經歷下活著,沒有自己的想法。單單因為周圍人都覺得不錯,就否定了自己對喜歡的工作的向往,這不就是從眾嗎?
日復一日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這樣的個人價值能有多少?所以,這節最后說“別人的成功是別人的,你的成功才是真正屬于你的。”時,我才有恍然大悟之感,明白自己到底是走錯了哪一步,以及回想自己的初心,自愧不已,卻也更堅定地想要找到屬于自己的成功。
多說無益,閱后即悟。在紛擾的世間得此一書,實在是幸中之幸。
作者:鈺色(來自豆瓣) 審:出書大師/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