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怪文化圖集》是一本很不一樣的畫冊。
作者張公輔先生是一個很不一樣的人。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有創作能力的人一般都是在生活中經常遭遇挫折的人,從而造就了他們善于思考,敏感細致的特性。所以,他們呈現出來的藝術作品,也會自然而然具備一種癲狂到底的內蘊。
但是《中國精怪文化圖集》這本畫冊,卻透出一種丑萌怪萌的溫柔。按理說,一般畫鬼狐精怪的人,要不往猙獰向走,要不往恐怖向走。真要有那種淡淡的萌感的話,就變成了純卡哇伊式的圖,很少有這么形象立體寫實的。可這本書偏偏做到了寫實與柔和兼具,就不得不說是作者的筆力和心力相結合的功勞了。
其實這本畫冊的感覺也很像張公輔本人給人傳遞出的感覺。外放的部分是這個世界的尺度準則,內斂的部分彩是自己真正的內心呈現。就像《精怪文化圖集》要有聊齋中的治鬼篇來作為載體一樣,每個人都必須向外呈現自己在這個世界上領悟到的某種規則,推廣全人類審美價值尺度上熟知的東西。但是作為一個搞藝術的人而言,他心底里的光芒無辜純粹,也有自己的專屬標簽。所以,他的畫雖然取材于鬼狐精怪,但給人的感覺,純粹是一個對藝術和生活都很寬容的人想象力與筆觸的折中呈現,并沒有抽象藝術上那種強烈的俯視感和侵略性,反而處處閃爍著某種說故事時的溫柔有趣。
事實上,對大部分人而言,畫得好不好,和一幅畫是否令你視覺上有美感有很大的區別。很多人擅長描摹本來就很美的事物,當他們把本來就很美的東西呈現時,獲得了別人的無限贊美,這種贊美里,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們選材光環的加持。折中肯定里,也有對他們選材的肯定。
真正具備想象力,可以被成為創作的成品繪畫,不能光是對美的臨摹。它應該是基于一種定義、一個概念上的私人理解,并融合了創作者對這個世界的領悟。有著群眾基礎的聊齋里,有很多可供人們想象的名字,但可能正是因為有這些已經固化的形象,有時候反而會影響作者本身的創作。因為要把人們想象中形象和作者本身的創造能力相結合時,反而會有了種種掣肘。
幸運的是,作者張公輔不但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還解決得很不錯。他把我們想象中那種森森鬼氣、奇詭、陰暗、怪異等種種關于精怪的想象,全部用一支畫筆,統一在了一起。他在固有形象上加以深化,給了人視覺上的沖擊,更給予了讀者想象力和創造力上的升華。
更重要的是,這種呈現并不是為了嚇人,而只是一顆純粹的藝術之心帶來的視覺饕鬄。
更多精彩,敬請欣賞《中國精怪文化圖集》。
宣發:安徽網睿/網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