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逢甘霖。
醫藥電商迎來重大政策利好。5月2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要求各界人士給以反饋,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的規定,反饋意見的截止日期為6月27日。
“這次征求意見的網上藥品新規,是我從事網上藥品經營以來最令人感到震撼的一次。”健客網CEO蘇展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在他看來,由于《征求意見稿》和以往國內嚴格控制網上藥店經營的規定相比有重大突破,明確了處方藥可以在網上銷售,不僅讓網上藥店從業者感到振奮,還將給整個醫藥行業帶來巨大震動。
如今,這一利好消息已開始牽動了各大電商和醫藥企業的神經,醫藥電商市場的巨大蛋糕已近在他們眼前。
多處破冰
“在我看來,新規在網上藥品銷售領域有諸多突破,并非只是對處方藥網上銷售的紅線開禁這一點。”一直從事網上藥店領域的業內資深人士王力(化名)說,“當然肯定處方藥可以網上銷售是最重要的亮點之一。”
查閱《征求意見稿》,在第八條中可以看到明確的提法:互聯網藥品經營者應當按照藥品分類管理規定的要求,憑處方銷售處方藥;處方的標準、格式、有效期等,應當符合處方管理的有關規定。
“這就是確定通過B2C平臺可以銷售處方藥了,明確了網上銷售的大方向。”王力說。
而就在去年年中,國家食藥監總局藥品化妝品監管司司長李國慶曾對外表示,國家不會放開網上藥店的牌照,更不太可能準許處方藥網上銷售。
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對網上藥店早前的規定,獲得互聯網藥品交易許可證的企業只可以在網上銷售非處方藥(OTC)。2012年全國藥品流通行業銷售總額達11122億元人民幣,但非處方藥銷售只占很少比例,以非處方藥為主的藥品零售市場銷售總額僅為2225億元。
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CFDA)的中國藥品零售監測分析系統顯示,2013年中國藥品零售終端規模為2558億元,同比增長12.8%,2007~2013年的年平均增長率15.1%。
“處方藥的銷售額占國內藥品整體銷售額的70%到80%,因此,國內處方藥市場規模巨大。”王力說,“以突破萬億的醫藥整體市場規模計算,處方藥總額超過8000億元沒有問題,而且利潤遠遠高過非處方藥,對電商開放,可以說潛力巨大。”
《征求意見稿》的第二個亮點是有可能放開網上藥店的經營門檻。《征求意見稿》在第七條規定,“除法律法規規定不需要辦理相關證照的經營主體外,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者應當取得食品藥品經營許可或者備案憑證;取得食品、保健食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生產許可或者備案憑證的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銷售本企業生產的產品。”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網上藥店分會會長龍巖認為,從這些規定來看,國家食藥監總局對網上藥店的門檻要求看起來大為降低,基本上可以看做任何一家實體藥店如果想從事網上售藥業務,都可以做。
“按照以前監管部門對網上藥店的要求,連鎖藥店申請互聯網藥品交易許可證都應該沒有問題,單體藥店則不行,但是從新規來看,單體藥店也沒問題了。”龍巖評價。
“因為當初設立互聯網銷售監管體系時,只有藥品交易許可證,沒有器械交易許可證,這導致只做醫療器械銷售的企業無法開展網上銷售,要想在網上銷售,你必須得先賣藥。”一位從事醫療器械零售連鎖業務的企業人士對記者說。
這位人士表示,從2009年就開始謀求獲得網上銷售的資質,然而為獲得一份互聯網藥品交易許可證歷盡艱難。幾年的周折之后,他通過寄人籬下的辦法,把產品賣給一家網上藥店,再通過這家藥店平臺賣出去。“這種做法增加了流通環節,增加經營成本,產品零售價格的提高也使競爭力大為降低。”
降低成本
“新的規定讓社會人士看到,國家把推動電商發展當做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給以大力扶持。”蘇展認為,推動網上藥店的發展、允許處方藥在網上銷售至少有兩點好處。
“首先,是國內電商的發展能夠和世界接軌。”蘇展評論。目前,歐美和日本的網上藥店業務早已具有相當大的規模。
根據國外醫藥行業的數據,美國網上藥店的銷售規模已經占到整體銷售規模的30%左右,日本的這一數據是17%,而歐洲則是23%。相比之下,中國醫藥物資協會所發布的《2013中國醫藥電商數據報告》報告顯示,2013年網上藥品銷售總額39億元,與上萬億的藥品銷售額比起來,還不足0.5%。
不過根據調查數據,國內網上藥店這兩年顯示出迅猛迸發的勢頭。2011年,網上銷售總額不足4億元,2012年增長到16億元,增速400%;去年39億元,增速也超過200%。
“在國外網上藥店業務逐漸成熟、快速發展的前提下,如果我們不盡快發展,就會失去大好時機。”蘇展舉例,僅僅以國內醫藥市場1萬億元、美國網上藥店業務占整個市場30%來看,我國網上藥店市場應該相應達到3000億元的規模,而現在不足40億元的銷售額,還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另外,最重要的是,網上藥店的模式提高了銷售效率,大幅降低了藥品成本。”蘇展介紹,藥品的銷售成本很大程度上在于店面費用。一家月營業額10萬元左右的單體藥店,月租需要2萬元到3萬元,也就是說,店面租金成本占了藥品銷售額的20%到30%,而這一成本勢必要由消費者負擔。
不光如此,層層的流通渠道環節也增加了藥品的銷售成本。曾有媒體報道,有藥品在醫院的銷售價格是出廠價的100倍,雖然有很大的成本在于灰色回扣,但其中流通成本也不可小覷。
“網上售藥,最低會比傳統渠道便宜20%到40%。”蘇展說,“其優勢在處方藥紅線開禁后將更加明顯。”
據業內人士介紹,一些醫院的腫瘤用藥、新特藥藥價奇高,主要原因就在于不透明的出廠價和流通環節,如果將來能實現網上購買,出廠價、銷售價將一目了然,顧客的負擔也會大為降低。
各方博弈
嗅覺靈敏的資本市場對新政策給以了熱烈回應。
就在國家食藥監總局的《征求意見稿》發布不足一周的6月3日,國內網上藥店健一網就宣布成功融資。這家華潤集團旗下的網上藥店宣布于今年一季度完成A輪融資,融資金額3億元,首期到資1.1億元,投資方為上海國際創投公司(SIGVC),該網站成為國內首家融資成功的網上藥店。
據其披露的數據,健一網去年實現3.8億元藥品銷售額,在行業內位于首位。健一網的規劃是,今年實現10億元銷售額。
目前,在國內網上藥店銷售的都是非處方藥,這些非處方藥的銷售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有些多此一舉。
“如果是感冒發燒,誰都會立刻到附近藥店買藥,沒有人在網上購藥,還要等幾天才能拿到,因此,網上經營藥品最需要的就是處方藥,因為處方藥價格貴,顧客想省錢。”一位業內人士說。
但是,國內網上藥店想做處方藥業務并不容易。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美國的醫院,處方藥都是電子處方,顧客可以向網上藥店出示電子處方,藥店按照處方開藥,但是中國,醫院的處方基本不會通過電子平臺向患者公開。
“每一個醫院,想的都是患者是自己的財產,是收入的來源,不愿把患者的信息包括處方信息公開給同行,因為這樣患者可以不在自己這里買藥。”蘇展評論,“在醫院電子處方不會公開的情況下,網上藥店銷售處方藥可以說困難重重。”
一個可以解決的辦法是顧客通過向網上執業藥師咨詢,由網上藥店的執業藥師開處方,顧客買藥,但是這種沒有醫患見面的網上處方又成了人們擔心的對象。
“社保報銷也是個問題,這種報銷如何實際接軌網上藥店的消費額?”醫藥行業投資人士、東方富海合伙人梅健表示了疑問,“雖然電商是大勢所趨,但是一步步推進起來仍然很難。”
“目前,關于《征求意見稿》的爭論已經很激烈,贊同和反對的人都不少。”龍巖說。
龍巖認為,對于擁有龐大實體連鎖店的投資者來說,如果互聯網售藥的門檻大幅放低,一些沒有龐大連鎖體系的單體店,甚至一些沒有實體店的從業者也加入競爭,還有醫療器械生產廠家可以直接賣產品,那么自己的投資是否成了浪費?
《征求意見稿》在得到網上藥店經營者一片贊揚的同時,也受到一些大型連鎖經營企業所有者的反對。在龍巖看來,大型連鎖企業顯然不敢冒著損失巨額投資和品牌的風險違規銷售藥品,但是小的單體藥店投資成本低,違規成本也低,而這讓人對小單體店網上售藥存有擔心。“因此,處方藥網售的解禁不可能一蹴而就,還面臨著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新浪微博 @電商培訓師廖志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jackie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