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電商培訓師廖志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jackielzw
馬云上周在德國秀“刷臉”支付,眾人紛紛感嘆“這看臉的時代”,如此高大上的新技術似乎離我們那么遠,其實卻這么近。記者打探到,坐落在兩江新區水土園區的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去年在全國率先啟動研發人臉識別支付系統,就在下個月,即將推出一項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的金融產品。
據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智能多媒體中心主任周曦介紹,該項產品由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和相關銀行、證券商合作開發,上線后將首先運用在金融賬戶(銀行、證券)的遠程開戶、遠程認證支付等業務中,從而部分取代人工后臺服務,實現7X24小時全自助服務。
成本低廉安全可靠 人人都能“刷臉卡”
據周曦介紹,“刷臉”支付的成本主要來源于軟件和硬件兩方面。隨著技術的突破,人臉識別的市場將會爆發性增長,軟件成本會無限攤薄;而硬件方面,普通攝像頭即可勝任,目前的智能手機配置已足夠,無需用戶額外購買,總成本會很便宜,有望在短時間內快速普及。
通常情況下,便捷與安全是矛盾的,可以回想一下通過網銀完成在線支付的流程。但周曦認為“刷臉”支付可以便捷與安全二者兼得。他說:“人臉具有不可復制性,采用非接觸的方式進行識別,不僅能迅速完成一次支付,還能避免個人信息泄露,大大提高了安全級別。”為了保障支付的安全,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的“刷臉”技術包含活體檢測手段,可以防止一些冒用他人圖片或者視頻的安全攻擊。另外,在刷臉條件不太充分的情況下,比如光照太差、個人面部因受傷、整容等有較大變化、雙胞胎等,還會配合傳統密碼來讓用戶完成支付等操作。
強大技術團隊做后盾 提升識別技術廣度深度
周曦介紹,不只是阿里巴巴,目前有很多團隊都在開發人臉識別的金融產品。中科院重慶研究院依托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尚佩恩分校(UIUC)圖像生成與處理研究室(Image Formation and Processing Laboratory)多年的深度合作,積累了較多較深的研究基礎,同時在人臉識別的各個應用領域推出了相應的產品。據記者了解,UIUC長久以來一直是全美理工科方面最頂尖最有名望的高等學府之一。
憑借著世界頂尖團隊的技術支持,“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的人臉識別技術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是競爭對手不能比擬的,尤其在安防經驗、活體檢測等方面,”周曦表示,“不過人工智能不能光依靠算法,還必須有相應數據來訓練,我們也在嘗試各種辦法去增加數據”。
機器識別錯誤率低于人眼1/5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
科技成果如果成功轉化,是每個科研機構都需要考慮的問題。周曦表示,“刷臉”想走出實驗室,就要攻克身份證照和現場人臉的驗證,這一直都是人臉識別技術中的難點之一。很多在標準測試數據集(一般是網絡圖片)上做的效果還不錯的人臉識別算法,到了實際現場應用時卻往往大打折扣。
在我國,由于二代身份證照片分辨率較低,加之現場拍攝可能受到光線照射不均、人臉部分遮擋(帽子、頭巾、胡須、眼鏡等)、與身份證拍攝的時間跨度較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人眼和傳統的人臉識別技術都很難判斷是否為同一人。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提出了在深度學習理論基礎上,自主創新的雙層異構深度神經網絡算法,能夠更好地適應真實場景中對多變光照、多角度、有遮擋、模糊不清、年齡跨度大等復雜情況。為此,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專門組織了測試。結果顯示,人眼的平均準確率只能達到72.7%,而計算機的識別率則達到了95.3%。也就是說計算機識別的錯誤率還不到人眼的五分之一。
中國“刷臉”技術已位世界前列 未來可擴大到更多領域
目前,在國內繁榮的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的強力推動下,再加上IT巨頭BAT對人工智能的看好,中國的“刷臉”支付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而移動支付采用率最高的歐洲,主要還在使用4位密碼或者電子簽名來認證;美國影響力最大的APPLE PAY則選擇了指紋識別。
周曦介紹,除了下個月將上線的人臉識別金融產品,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同時也在為一些社保機構開發基于人臉識別的社保生存認證云平臺,預計下半年會在部分省份上線。屆時異地領取社保的老人只需要采用遠程身份認證即可,不需要再來回奔波。
周曦非常看好人臉識別技術未來的發展市場。“在1-2年內人臉識別還將可以用在健身館、賓館等服務場所,實現VIP會員識別,幫助服務人員更快更好地提供VIP服務,可以幫助公安部門用布控的監控視頻來圖像偵查嫌疑人,縮小排查范圍,可以用于企事業單位人臉考勤、訪客登記,還可以用在機場、海關、鐵路、景區、邊防等卡口,實現旅客快速自助通關等諸多領域”,他告訴記者。
同時,周曦也表示,新技術不會一出來就是完美的,“刷臉”支付技術也同樣需要不斷完善和改進,并且可能會配合其他認證方式來做到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