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外長周日離開維也納回國讓原定于本周二最后期限的伊朗核談判可能延期。
伊核談判6月30日即將到期之際,伊朗外長扎里夫周日從談判地維也納返回德黑蘭“尋求指示”,盡管計劃周二將返回維也納,但外界普遍預期周二當天很難達成一致協定。
當前伊朗與六國代表團還有不少核心問題的意見未能統一,包括制裁解除的速度、聯合國核機構檢查員是否有權進入伊朗設施等。
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周日向德國媒體表示,6月30日午夜如果未能達成協議,可能會延長。"我相信,如果不能達成協議,各方都是輸家。伊朗仍會在孤立中。沖突不斷的該地區將燃起新的軍備競賽,可能引發嚴重后果。"
倘若談判方在7月9日前達成協議,美國國會將有30天時間審議該協議。但如果推遲到7月9日后,美國國會的審議期將為60天,從而給批評者更多的時間提出異議。
巴克萊(Barclays)能源商品研究主管Michael Cohen稱:“如果和伊朗達不成協議,那么可能延遲幾個月,或者至少要到9月,到時候伊朗的原油才能重新進入市場。”
一旦伊朗制裁被取消,伊朗的原油供應將為市場帶來額外的100萬桶原油供應量。
目前談判仍然有很大變數,Again Capital分析師John Kilduff表示,如果談判完全失敗,那么原油價格能夠一下子大幅上漲10美元/桶。
堅決反對伊核談判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周日表示,談判越來越糟,協議越來越差。"現在回頭還不算太晚,應該堅持要求伊朗不得擁有核武能力。"
伊核談判的參與方包括美國、英國、中國、法國、德國和俄羅斯。伊朗堅稱不尋求擁有核武器,但仍參加談判以期實現放松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