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將在7月10日舉行聽證會,對雙匯收購案進行評估。收購對象史密斯菲爾德是美國豬肉生產與加工的行業老大,也是美國軍方的豬肉供應商,而且在美國,適量的瘦肉精是可以合法使用的添加劑。這些都令這樁收購案變得復雜起來。
“中國人吃上美國放心豬”這一美好愿望,很可能即將成為現實。上月底,中國雙匯和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商美國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 Foods)達成收購協議,前者將耗巨資收購后者,收購總金額為71億美元。如果該項收購最終得以實現,那將刷新中國企業收購美國企業總額的新紀錄,遠超之前紀錄的創造者——大連萬達對美國院線運營商AMC的收購。一年前,大連萬達為收購AMC花費了26億美元。而當年,聯想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才花了12億美元。
71億美元,可不是個小數目,雙匯將如何為這筆交易買單呢?這個擔憂很快得到了解決。雙匯的收購資金將主要靠外部融資完成。中國銀行紐約分行已經承諾向雙匯提供40億美元融資貸款,為此次融資而舉辦的路演日前已在香港完成。另外,擔任雙匯并購交易顧問的摩根士丹利將向其提供39億美元的融資。
看來,雙匯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并“不差錢”。但是,這筆交易最終能否成功的關鍵還要看美國監管者的態度。美國外資審議委員會(CFIUS)負責此類并購交易的審查,主要目的是甄別海外投資是否有危及國家安全的可能。就目前情況來看,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尚面臨著法律障礙,美國的艾荷華州(Iowa)、內布拉斯州(Nebraska)等8個州的州法禁止外資擁有農業用地,史密斯菲爾德在這些州擁有的生豬養殖場、農田和其他農業生產用地都將成為交易的法律障礙。另外,據6月27日路透社報道,美國國會將在7月10號舉行此并購交易的聽證會,因為已有20多名參議員呼吁要求審查此項交易可能會產生的影響。“這項審查必須徹底,并全面考慮國家安全利益。”參議院財務委員會的兩黨領袖在寫給美國財長杰克.盧(Jack Lew)和貿易代表弗羅曼(Michael Froman)的信中說。
豬肉怎么和國家安全扯上關系呢?美國到底在擔心什么?
史密斯菲爾德是美國最大的豬肉生產與加工企業,長期向美國軍方和其他安全部門供應豬肉產品,雙匯將其收購后,是否會對美國軍隊的后勤供應造成影響,這是值得擔憂的一個直接理由。同時,作為豬肉生產與加工的行業老大,只要不違背美國聯邦監管機構的相關規定,史密斯菲爾德可以一夜之間推出新的行業標準,這勢必會對美國整個豬肉行業產生巨大影響。
還有一種擔心是,雙匯看中的并不是史密斯菲爾德先進的生豬養殖技術及管理能力,而是后者在美國擁有大量安全的農場和干凈的水源。雙匯作為此次巨額收購案的主角,近來成為美國媒體熱議的焦點,其歷史背景也被美國媒體挖了個底朝天,當發現雙匯在中國曾經數次卷入食品質量的丑聞中,再聯想到上海黃浦江上漂來上萬頭來路不明的死豬,美國民眾變得異常敏感起來:不久的將來,我們吃的火腿還會安全嗎?
豬肉制品的安全問題,同樣是中國老百姓關注的大事兒。如果雙匯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美國高效養殖、加工而成的豬肉制品就可輕松、大規模地輸入到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消費市場,據歐睿(Euromonitor)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豬肉銷量近5200萬噸,預計到2017年將增長至5800萬噸以上。從美國進口的豬肉是不是放心豬呢?答案是不一定。在美國,適量的瘦肉精(萊克多巴胺)是可以合法使用的豬飼料添加劑,而中國則嚴令禁止使用瘦肉精。正是這一差別,使得美國豬肉、牛肉等肉類產品進口長期成為美中兩國貿易談判中的難點。
抵制進口美國含瘦肉精肉類的貿易政策可以有力地保護民族企業,在這方面中國所有豬肉生產企業的利益是一致的,當然他們也是該項政策的堅決擁護者。然而,一旦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交易完成,將美國的產品大量輸入到中國市場正符合雙匯的自身利益,到時候已成為全球豬肉行業巨頭的雙匯將有強烈的動機游說中國政府放松、乃至取消瘦肉精禁令。到時候,我們是否還能有足夠底氣頂住美方的壓力?這非常令人擔憂。
這些圍繞雙匯收購美國最大豬肉生產商在中美兩國產生的種種擔憂還將持續發酵。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似乎很樂觀,他日前對媒體透露,這樁海外并購案將在兩周內有新進展。
沙盤模擬講師楚曉暉轉自王爽(Laura Wang),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曾任上海文廣集團第一財經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執行制片人。現定居美國。關注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及美國公司的中國戰略。關注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