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重在融入信用體系
孫毅
經濟學家
在信用體系完善的市場經濟環境,兩個人交流,互相信任,你是1。可是我發現你說了一次假話,你就是0,你以后所有的話都是假話。企業做了一次假,你就是0,沒人與0合作,投資人將拋棄你,你的企業就可能破產。這就是01理念。
企業普遍反映在中國上市難,主要原因是門檻高,而在海外上市相對門檻低,但不要忘了監管嚴。
那么,上市的目的是什么?上市目的應該包括:A募集資金,B提高股份的定價,C促進股份適銷性和流動性,D增加公司影響力,E為公司形象加分。但國內不少人認為,企業上市不就是“圈”錢嘛。“圈”,具有騙取投資人信任的嫌疑。
2015年1月30日,美國羅賓斯·蓋勒等五家律師事務所對阿里巴巴,向美國紐約南區法院提起集體訴訟,指控阿里巴巴為抬高股價,未披露應披露的信息而誤導投資者,涉嫌證券欺詐。阿里巴巴自2014年9月19日在美上市以來,股價從最高2014年11月13日的119美元,一路下滑至2015年9月4日的63美元,已經跌破68美元的發行價。
除了信譽原因,阿里巴巴股價跌破發行價的原因還有,2015年第二季度同比收入增長,由2014年的45%下滑至34%,而主要競爭對手京東卻同期收入增長61%,達74億美元。2015年9月,騰訊已經取代阿里巴巴,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
有意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需要清楚,中國會計準則不同于美國公認會計準則,而此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也不同。企業在海外上市,就要適用會計準則,因為這是證券監管的重要依據。2009年,中國公司蜂擁到美國上市,就遇到了不適合當地會計準則的問題。
2011年,美國證券監管委員會SEC,查處一家中國公司在美上市會計造假。結果,他們一口氣查處了40家中國公司,全部涉嫌在美上市造假。美國SEC還進入中國,跨境調查這些中國上市公司,委托專業機構的工作底單。很多在美中概股雖然沒有被列入調查清單,仍擔心監管以偏概全,只好悄悄下市私有化。一時間,中國概念紛紛失去投資者信任,股價幾乎被血洗。
1家中國公司財務造假,SEC懷疑所有的中國公司造假,一家伙來了個集體調查。40家公司全造假嗎?由于中國公司財務兩本賬是普遍現象,導致SEC高層曾這樣評論:“國際投資者如果了解中國會計準則,不造假才怪。”顯然,適用會計準則的差異,卻被美國SEC以01理念下意識的視為造假。
01理念指導人們的思想和行動,誰都不愿意成為0,所以大家都不去做假。中國公司在海外,雖然受到一些成見,但不重視甚至突破01理念,才是吃虧的主要原因。
2012年10月,美國總統奧巴馬為了爭取連任,與羅姆尼進行公開競選答辯。羅姆尼談了一件事。他去拜訪一家閥門企業,企業主很苦惱,說他的閥門在世界各地銷售,質量反響很好。但最近一段時間,總是接到客戶維修電話。他覺得奇怪,經過調查發現,這些連自己的維修人員,都鑒別不出來的產品,竟然都是來自中國的仿制品。
羅姆尼承諾,如果我當總統,我會將大部分中國進口產品,挪到南美進口。試想,如果他上臺,出口美國市場的中國公司,有多少會因缺少訂單而陷入困境?!
全球化發展的中國公司需要認識到,成功來自高度融入市場經濟信用體系。
字數:1328,時間:2015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