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沒有行情。
但是上證指數在盤中再次砸破2000點,摸到了今年的第三個低點1996.02,尾盤反彈強勁,收回到了2005.18,差一點點就收出了2005.19的戲劇效果,是計算失誤還是時間把握不足可能就成為永遠的懸念了。
沒有懸念的是當天下午中國證監會的上上下下在會議室濟濟一堂,主席肖鋼親自主持,主題是如何落實好“新國九條”。“新國九條”脫胎于國務院常務會關于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六項精神,本來就是證監會操作起草的東西,如今又以落實的方式再嚼一遍又能有多少新意? 但是,還真有干貨。
這里的干貨并不是指肖鋼把“新國九條”擴充到了十一個方面,也不是指肖鋼對“新國九條”高屋建瓴的提煉,更不是指對短線行情的影響,而是指明確了一個預期,即年內發行的新股數量,100家,這個數字要低于市場的預期,但是更重要的是由此消除了年內市場的不確定性,而資本市場最害怕的就是不確定。 兩害相權取其輕。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所以苦中作樂,這個消息即便不是重大利好,至少也不構成所謂的利空。
中國股市有兩個基本點是作任何評論都不可忽略的,那就是融資市和政策市。
融資市決定IPO重啟是必須的,不可避免的,早晚的,對于證監會可以選擇的無非是時間和數量,時間現在明確以6月開始,數量明確為100家,這總比什么都不說要好得多,恐慌很大程度上來自于信息不對稱。
政策市決定證監會必須對指數的運行承擔管理職責,對市場的穩定承擔管理職責,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承擔管理職責,管理的手段就有數量工具和政策工具的區別,相當于貨幣政策中的手段一樣,總量控制是其中應有之義,證監會兩任主席,兩次召集新股發行改革座談會,水皮均力諫證監會強化總量管理,不但要對融資總額有一個明確的管理,對個股融資總額也必須有一個總量的管理,中國股市存在的問題是總體融資能力不足,而個股融資過度,“三高”的產生就是放任自流的結果,市場化改革決不是取消宏觀調控,這一點證監會一直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現在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數量工具的運用并非簡單的行政干預,更不是計劃經濟,而是劃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同時,這樣的信號還可以打消投資者對注冊制的誤解,畢竟有不少人認為,取消審核制就是取消管理,什么公司都可以一哄而上,IPO從此永無寧日,證監會通過100家告訴大家,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 “5·19”盤中砸破2000點,金融股“功不可沒”。其中民生銀行的表演尤其引人注目,這家中國唯一的民營銀行本來已經是銀行股中碩果僅存的沒有破凈的股票,但是開盤伊始就遭遇猛烈做空,收盤下跌超過3.39%,凈資產7.49元的股票股價僅有7.42元。動態市盈率才4.10倍,這是中國最好的銀行遭遇的命運,而早在2012年底,民生銀行也面臨過一輪AH股的做空,股價最低甚至被打到5.39元,套用今年一季度的業績,動態市盈率才3倍不到,在這樣殘酷的惡意沖擊下遑論什么市值管理是不是有點幼稚,與虎謀皮? “5·19”行情是什么行情?
“5·19”行情本身就是在市況惡劣的背景下,政策面發動的估值修復行情,15年過去了,中國股市依然沒走出政策市,既然沒走出,那么就用好政策,讓政策發揮應有的作用,提振市場的信心,修復被破壞的估值體系,讓這個市場能為實體經濟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正能量。證監會選擇在“5·19”開這個會,意義也許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