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稅是不是本老黃歷,現在還不能證偽,除非財政部今天就宣布暫停征收。這樣我們才會知道市場究竟是不是還會買賬。
雖然印花稅還是個未知數,但是IPO似乎有些新動向值得關注,媒體注意到發審委已經有將近兩個星期的會議真空期,這或許意味著主板和創業板的IPO節奏會有所調整,果真如此,也就不枉證監會一片良苦用心了。事實上,圍繞著IPO的分歧已成為管理層和投資者的最大利益沖突所在,甚至有些專家直指證監會、上市公司和券商三位一體構成了利益共同體,惟此才會有大熊市七萬家上市公司依然排隊上市的情景,而針對市場暫停IPO的呼聲,證監會也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有關部門負責人兩次回應性的談話效果極其糟糕,第一次是王顧左右而言他,驢唇不對馬嘴,居然指出過會不一定能上市諸如勝景山河來說事;第二次則明確表示IPO停了也無助于市場走好,新股發行不會停止,已然有些睜著眼睛說瞎話的味道。IPO暫停顯然是個治標不治本的辦法,但是如果證監會連治標的姿態都沒有的話,大家又如何相信會有治本之果呢?更何況,歷史上每一次暫停新股發行都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或許會有人說這是飲鴆止渴,但是投資者就是這個覺悟,就是靠這個來樹立對政府的信心的,就是靠這個說服自己重新投入這個市場的。
他們就是這個盼望念想,有什么不能滿足的呢?為什么一定和市場對著干呢?真以為真理就在你們手中嗎?脫離了群眾的認識,郭主席的新政哪一條見到實效了呢?
據統計,截至7月31日,上證指數已經累計下跌4.36%,在全球主要國家地區中位居倒數第三位。在水皮的印象中,自2008年以來的五年,除2009年A股反彈幅度居世界第二漲幅之外,其他三年均呈20%的跌幅且名列全球前茅。而反觀亞太其他市場,道瓊斯較年初上漲了7%,納斯達克上漲13.08%,恒生指數上漲7.39%,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印尼全都上漲,金磚四國的其他三國也都上漲,其中印度漲幅高達13%。即便是飽受歐債危機的歐洲股市,大多數國家今年指數也均上漲,僅西班牙、布拉格綜合指數、芬蘭OMX指數、希臘ASE綜合指數累計下跌。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下滑是不錯,但畢竟是下滑而不是負增長,這些擔憂和歐債的威脅相比豈不是小巫見大巫?更何況中國的流動性過剩依然沒有解決,眼見M2年內就達到100萬億人民幣左右,流動性向何處去?炒房炒過了,炒蒜炒過了,炒字炒過了,炒郵炒過了,炒金炒過了,炒畫炒過了,炒玉炒過了,甚至連高利貸都炒過了,為什么就沒有人炒股?連原來炒股的人都銷戶了,常年炒股的不足4%呢?在上一篇雜談中,水皮例數了歷次A股底部期間市盈率和市凈率的統計數據。但是有一點差異并沒有著重指出,那就是歷史數據都是全流通前的數據,A股這一次尋找的大底是前所未有的全流通之后的大底,是歷史上不具可比性的大底,因為現在A股的流通市值幾乎相當于未全流通前A股6000點以上的市值,僅此撬動A股的資金就絕非以前可比,政策效應銳減,政府救市的根本還在于資金。一方面是存量資金救市嚴重不足,另一方面我們必須看到這五年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又是大躍進的五年,不但上了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而且還有人要折騰上什么國際板,如同狗熊掰棒子一般,B股都淪落到失去融資和投資功能的地步卻不管不問,任其自生自滅,為融資者服務已經病入膏肓,不光為國內的融資者而且還自作多情一廂情愿地要為世界500強錦上添花,卻全然不顧A股的承受能力。
融資和投資是個平衡的過程,把投資者趕盡殺絕又哪來的IPO呢?創紀錄的IPO融資額是政績,難道年年跌幅雄冠全球就不是恥辱了嗎?國足前教練米盧有句話,態度決定一切。米盧是前中國國家足球隊的主教練,一個上下都沒得到認可的洋教練。但就是他把中國隊歷史上第一次帶到了世界杯的決賽圈。
水皮:中國著名財經評論家,中央電視臺和北京電視臺特約評論員。 18歲時水皮以“蘇州高考狀元”的佳績入復旦大學新聞系;1986年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深造;1989年與中國知名報人丁望先生一起創辦《中華工商時報》。隨后負責主編領當時風氣之先的《中華工商時報·新周刊》,拉開財經報紙進軍“厚報時代”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