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歸正傳,趙市長收到了推銷假發票的名片,始知假發票之泛濫,隨即也就有了突擊檢查。這投錯對象的名片和暴風驟雨的突擊檢查之間有無因果關聯呢?打擊假發票固然得民心、順民意,但如果這種突擊整治僅僅是因為一張誤投的名片,則效果值得懷疑。這里有幾個問題:一是市長在接到推銷假發票的名片前,一線職能部門是否了解情況、有沒有采取行動?二是靠市長惱火才掀起的突擊檢查不具有制度意義,假發票算是撞到槍口上了,假名牌手機呢?假高檔煙酒呢?……
有句非常著名的話,叫做“不找市長找市場”,說的是市場經濟中政府有形之手不能亂伸。其實,在行政架構里,同樣也不能凡事都靠市長發現、市長解決。市長不是三頭六臂,如果職能部門都能各司其職,很多問題就不需要靠“領導重視”才得以解決。換言之,如果常規工作都需要靠上級領導吹胡子瞪眼睛才能貫徹下去,只能說明在這樣的行政架構中,執行力堪憂,市民的利益恐怕很難實現最優化。很多問題市長可以不了解,但職能部門不能不行動。市長要對亂派推銷假發票名片的人發火,更需要對整治假發票不力的職能部門究責。
一張推銷假發票的名片,也許是對行政效率的一次考驗:市長不幸收到了,于是問題解決了,此為最低分;市民收到了,監督舉報有門,于是問題也解決了,此為基本合格;市民收到了,職能監管部門馬上發現并主動解決,這才能判最高分。但愿突擊整治都與領導重視無關,也但愿推銷假發票的名片落到誰手里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