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理財規劃解析之二
如何解決人們存在的財商盲區呢?以剛出校門才走入社會的年輕人為例,參加工作后,幾年要買房子。多久要生孩子,這些家庭中的大事,要有明晰的目標。根據目標,掌握自己的“家庭財務報表”即現金收支表和資產負債表數額,清楚自己的家底。然后再測試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類型去投資。
說到風險承受能力類型如同人們的血型一樣,基本有四種,即O型、A型、B型和AB型。A型血的人不能給B型血的人輸血,否則就會出現生命危險。
那么,風險承受能力也劃分四種類型,即冒險型、進取型、穩健型、保守型。這四種類型也是不能混淆操作的,也就是說保守型的不能按照冒險型的投資品種去操作,否則,就會出現小馬拉大車的效果,中途就會夭折;冒險型的人也不能按照保守型的人去操作,否則就會出現得不償失、浪費資金。
九十年代,人們看股市利好,對自己屬于哪種風險承受類型不了解,一窩蜂地涌入股市,連看門打更的老大爺都去借錢炒股票。當股市下跌時,當時許多股民接受不了投資賠錢的現實,悲天嗆地,出現多少心臟病突發棄世、跳樓自殺、臥軌輕生等現象。這種血的教訓及殘酷事實說明,大部分人都是抱著投機的心理去炒股票,而不是理性投資。賺了錢高興、賠了錢就斷命。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有些人為什么對這句經典告誡視而不見?關鍵是不具有財商能力,沒有正確審視自己,沒有明確目標,也不知道自己屬于什么樣的風險承受類型。
從投資目標來講,3—5年為短期目標;5---10年為中期目標;10---15年以上為長期目標。如果把目標與投資相結合去選擇投資產品的話,參照以下操作為宜:
短期目標:比如投資人要在3年后買車,他的風險承受類型是冒險型的,那么就將資金投入股票、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采取年存或月存入方式,即使是短期沒賺錢也不會出現人身風險,因為它的風險類型能夠承受高風險。
中期目標:8年后孩子上大學,無論你是進取型還是保守型都可以選擇保險方式,然后可以選擇基金、黃金、信托產品。采取年存或一次性存入方式;
長期目標 :10-15年后涉及養老問題,可以選擇保險和信托產品積累和補充養老金。可以采取年存入方式。
綜上所述,如果了解以上財商知識,按照這種規律去投資,那么,我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就不會輕易受到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