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曾經說過:“什么是企業經營?對于我來說,經營就是日益提高自己的哲學理念。”從“佛道”到“人道”再到“商道”,稻盛和夫總結出了人生至臻境界,同時也把握到企業領導者事業成功的準則。稻盛和夫的企業經營思想可以歸納為:企業家的人格修煉是決定企業成敗得失的最關鍵因素。在經營KDDI公司的過程中,稻盛和夫一直貫徹著“以心為本”的經營哲學。稻盛和夫領導的京瓷公司一直奉行的經營理念是:“在追求全體員工物心兩方面幸福的同時,為人類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稻盛哲學,讓中國企業在混沌中找到方向
2013年是一個轉折年。浮躁的中國,巨大的潛能等待著被開啟。那個巨大的能量在哪里?稻盛和夫拯救日航的經歷,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航標,他找到了那個“偉大的存在”。稻盛認為,他之所以能打造兩家世界級500強公司,在80高齡使日航重生,全憑中國根文化的滋養。他有個獨特發現:我這樣從小走得別別扭扭的農村少年都可以,所有日本人也都可以,所有中國人也都可以。故此,他成立盛和塾,并把之搬到中國來,想實現中國根文化在中國落地的宏愿。
然而,稻盛哲學在中國傳道數年過后,中國企業人對于稻盛哲學的誤解依然很多。急切的國人,只關注那些能立竿見影的招數,寧愿爬上大樹去數枝杈上的樹葉,而不愿意關注稻盛哲學的主干、根系和土壤,他們忽視了稻盛哲學是關于以心到心靈魂到靈魂的連接,關于生命態度,關于人的醒覺,關于如何開啟人內心的源頭活水的醒覺。
幾年前在中國,乳制品巨頭三鹿集團因發生了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導致資不抵債而破產。發生這樣的事例,起因都是企業忽視了經營企業必須遵守的規范規則。企業舞弊丑聞之所以發生,都是因為企業沒有明確確立自己的“哲學”,或者說這種“哲學”沒有在企業里面滲透。
在多數企業里,沒有經營者會向員工們提出“作為人,何為正確?”而稻盛和夫思考的所謂“哲學”卻正是針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同時,這也是孩童時代父母老師所教導的做人的最樸實的原則,例如“要正直,不要騙人,不能撒謊”等。“這么起碼的東西還需要在企業里講嗎?”或許有人感到驚奇。但是正因為不遵守上述理所當然的做人的原則,才產生了各種各樣的企業丑聞。換句話說,沒有將依據哲學的規范、規則和必須遵守的事項當作自己日常生活的指針、當作經營判斷的基準。稻盛和夫認為,正因為缺乏這種樸實哲學的人成了大企業的領導者,才招致今天世界上許多大企業丑聞頻發。
現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許多國內企業的業務內容和組織飛躍性地進行了擴張,國內企業今后也會不斷地向全球化發展,那么在世界各地開展經營活動的時候,一方面需要共同擁有全球通用的普遍正確的經營哲學,與此同時確立以這種哲學為支柱的清晰的經營體制,并在實踐當中正確地加以應用,這是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