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小龍蝦上市的季節,紅彤彤的小龍蝦香氣四溢,著實誘人。吃貨們一邊品嘗美味,一邊又為網上的言論感到惶恐不安――“小龍蝦是蟲,不是蝦”“小龍蝦長在爛泥溝,曾經是用來處理尸體的”……小龍蝦真有這么嚇人?讓我們請教鄭育龍營養師。
1.小龍蝦有哪些營養價值?傳言小龍蝦是蟲,不是蝦,這是否屬實?
2.小龍蝦是生長在爛泥溝中,并富含重金屬嗎?
3.如何識別餐盤里的小龍蝦是活蝦還是死蝦?如何正確吃小龍蝦?
A1: 小龍蝦富含優質蛋白和脂肪,還有呈味物質嘌呤和核苷酸,因此味道鮮美。小龍蝦學名為克氏原螯蝦,原產于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是一種淡水蝦。20世紀30年代末期,由日本傳入中國。小龍蝦繁殖能力強,又沒有天敵,所以在我國南方迅速繁衍開來。
A2:小龍蝦并非生長在爛泥溝里,而是以人工養殖為主,多在稻田和水塘里養殖。汞、銅、鉛、鋅、鎘等重金屬在小龍蝦體內均有檢出,但全部低于國家衛生標準。重金屬大多集中在我們不愛吃的蝦鰓,內臟和蝦殼中,對于吃蝦肉的我們來說,它讓人重金屬中毒的可能性較小
A3:活蝦尾部是蜷縮的,而死蝦則身體打直,另外活蝦肉有彈性、很緊致,而死蝦肉口感則很粉很碎。
需要注意的是,小龍蝦和蟹類都是肺吸蟲的中間宿主,用烤、炒或腌、醉等加工方法不能將小龍蝦體內可能攜帶的肺吸蟲幼蟲全部殺死。所以,無論是小龍蝦還是其他河鮮海鮮食品,盡量不要生吃。為確保將肺吸蟲囊蚴殺滅,建議將蒸煮溫度保持在100℃以上,時間不少于10分鐘。小龍蝦的蝦頭極易有寄生蟲,在吃小龍蝦的過程中不要食用。但是為了安全健康,還是建議大家不要吃小龍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