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9時,蘭州迎來了入暑后難得的涼爽天氣,北京大學博導張辛教授來蘭州,為金城人民帶來了一場深厚的國學文化盛宴。
一襲墨黑色漢服,一席“能力有余,修養不足”的社會現狀描述,將聽眾帶入國學的智慧瀚海。“‘國學就是人學’,它平實、豐滿,是最樸實的做人之道,只是現代社會中出現了嚴重的‘物化’現象,要么動物化,要么器物化。”張辛教授說,“科學是人類的一大創造,但是科技化并不是無懈可擊的,它需要我們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我們到底需要什么,我們到底在追求什么?”
張辛,字此夫。著名學者,中國最早的考古學博士。考古學專家、國學家、書法家,古詩文碑志寫作專家,央視“百家講壇”(第一輯)主講人。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直書協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央統戰部臺灣會館書畫館秘書長、北京大學書畫協會會長等。主要從事商周考古、古代物質文化史、古代文物、書畫藝術和國學的等研究和教學。數次榮獲北大優秀教學獎,早年被評為“北大十佳教師”。發表學術專著和論文數十種,近年來被國家語委、語文出版社聘為“真語文”活動總顧問。主編《語文新課標必讀書目叢書》《國學啟蒙經典》《中華經典誦讀》等。
他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引用荀子名言“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他說:“真正的學者是修身的,而‘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所以作為守分的學者,我們要堅守這個信念,學是個人的事情,是一步步提升生命境界的,所以我愿干和孔子一樣的工作,去面對學生、教育學生。”張辛坦言,“人生命的最高境界是心靈愉悅,心靈愉悅并不是別人的評價,而是自我感覺,我們應該把自己的樂向外推廣,我們現在的教師其實就是在這樣做,把自己的心得推廣給更多人。作為一名教師,要守本分,我們的工作就是讀書、教書、寫書”。
當日,甘肅大劇院內座無虛席,對國學感興趣的市民、學者、文化愛好者等齊聚一堂,認真傾聽張辛教授的精彩演講,感受國學深邃的文化魅力。
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張辛來蘭開講:國學就是人學《金城講堂》是蘭州市委宣傳部2016年“文化蘭州全民共享”公益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蘭州市委宣傳部為打造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舉措。目前,“文化蘭州全民共享”活動已圓滿完成六場大型文化公益講座,將政府身份轉變為“文化史家”的角色,邀請了賈平凹、蘇童、李敬澤,歐陽江河,翟永明和張清華等著名文化大家與市民近距離交流,以探討文學藝術的形式探索一種“文化想象”,著眼積淀城市最深層的歷史底蘊、審美情趣及精神追求,在城市文化的打造與城市形象宣傳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