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秋天,“秋燥”、“秋乏”、“秋膘”這三個詞就會頻頻被提起。杭州市導師民醫院中醫科、浙江省中醫藥學會營養與食療分會副主任委員何富樂副主
秋季如何養生?
【沙參玉竹老鴨湯——抗秋乏】
原料:北沙參60克、玉竹50克、芡實20克、生姜2片、老鴨1只(約800克)。
①將北沙參、玉竹、芡實、生姜洗凈;
②洗凈老鴨,去除內臟,切塊;
③放入砂鍋內,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時。
功效:滋陰潤肺清補,特別適合干咳痰少、勞熱、消渴腸燥便秘者。
禁忌:北沙參性涼,不適合風寒咳嗽及肺胃虛寒者。
【芝麻蓮子湯——抗秋乏】
原料:蓮子肉20克、芝麻15克、白糖適量。
①將芝麻炒香,研成細末;
②蓮子加水煮1小時左右;
③加入芝麻細末、白糖,再煮幾分鐘。
功效:補五臟、強肝腎、清心安神。
【薏米粥——防秋膘】
原料:薏米30-60克、大米100克。
做法:一起倒入鍋里熬成粥即可。
功效:健脾止瀉、利水滲濕、祛濕。
禁忌人群:孕婦、出汗少、便秘者不宜食用。
【牛奶粥——抗秋乏】
原料:大米(粳米)100克、牛奶250毫升、紅糖或白糖適量。
①大米下鍋,用大火燒開后,小火熬1小時;
②粥已經黏稠快要熬好時,加入牛奶,攪拌均勻;
③出鍋盛碗,加入白糖或紅糖。
功效:補益虛勞。
【桑菊粥——抗秋乏】
原料:桑葉30克、菊花30克、川貝15克、大米50克。
①將桑葉、菊花、川貝洗凈,裝進紗布袋,加水煮30分鐘;
②撈去藥渣,放入大米,煮30分鐘。
功效:清肺潤燥。
【黃芪淮山藥粥——抗秋乏】
原料:黃芪30克、淮山藥40克、大米50克。
①將黃芪洗凈,切成片。與淮山藥裝入紗布袋內,煮1小時;
②將藥渣袋撈出,放入大米,煮20-30分鐘。
功效:健脾益氣。黃芪適合氣虛脾濕型的人,這種人往往身體虛胖,肌肉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軟。
禁忌人群:干瘦結實者不適合。感冒、經期也不能吃。陰虛、濕熱者也不建議吃。因為黃芪性味甘、微溫,陰虛者服用會助熱,濕熱者服用會加重病情。
【沙參銀耳粥——防秋燥】
原料:沙參50克、銀耳50克、小米50克、冰糖10克。
①洗凈沙參,加水煮30-40分鐘;
②放入銀耳、小米,繼續煮1小時;
③放入冰糖,再熬10-15分鐘。
功效:補肺、益氣、養陰,特別適合肺燥干咳者。
禁忌人群:沙參性寒,風寒咳嗽者不能喝。
【生地麥冬粥——防秋燥】
原料:生地黃50克、麥冬(去心)40克、大米50克。
①洗凈生地黃、麥冬,切成碎片,裝入紗布袋內,加水煮1小時;
②撈出紗布袋,放入大米熬30分鐘。
功效:滋陰清熱,涼血補血。
禁忌人群:脾虛泄瀉、胃虛食少不建議吃。這些人吃完東西容易有腹飽脹、易腹瀉、消化不良,而生地黃性寒,吃了會火上澆油。
【鴨蛋銀耳羹——防秋燥】
原料:鴨蛋一個、銀耳10克、冰糖適量。
①將銀耳泡軟;
②用水熬煮至軟熟;
③鴨蛋打勻,倒入銀耳羹內;
④加入適量冰糖,待鴨蛋煮熟即成。
功效:滋陰潤肺。
禁忌人群:沒有特殊禁忌人群。
【淮山藥百合兔肉湯——防秋燥】
原料:淮山藥、百合各30克,兔肉200-300克,生姜、鹽等調味品適量。
①將兔肉洗凈,切成小塊;
②與淮山藥、百合及適量調味品同放入燉盅內,隔水燉1小時。
功效:潤肺止咳、清心安神、補腎固精、潤腸通便。
禁忌人群:無。山藥、百合性平,大多數人都可以吃。
【雪梨黑豆湯——防秋燥】
原料:雪梨1個、黑豆30克。
①雪梨洗凈切碎;
②與黑豆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燉煮半小時。
功效:滋腎潤肺、化痰止咳。
特別提醒:黑豆一定要煮熟,尤其是腸胃不好的人,生吃容易脹氣,一次也不能吃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