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目標
時間的浪費,往往是因為 a.目標不現實或者目前暫時尚不可行; b.為了達到目標而制定的實施策略有誤。所以,為了不浪費時間,做任何事情的時候,要先仔細審視這兩個條件。總是有人告誡我們凡事兒應該“三思而后行”,卻很少有人告訴我們到底應該把什么東西思考起碼三遍?我的經驗是,行動之前,反復思考——要遠遠多于僅僅三遍——上述兩個條件會大大減少時間的浪費。
不要一上來就開始制定過分長期的計劃。哪怕制定一個一星期的計劃。這是一個只要努力就必然可以獲得的能力。
1、思考
只有想清楚了,才可能寫清楚。“只有學會正確地思考才意味著真正進化成人”。
2、興趣和學習
有些人——估計是大多數——還在疑惑“……可是,我學這個到底有什么用呢?”的時候,另外一些人——肯定是少數——心里想的是“不知道學它究竟有什么用……但正因為不知道有什么用,才可能更有價值呢!”——或者他們根本就沒想過這個問題,時間干脆都花在直接去學上去了。因“不知道學習有什么用”而選擇努力學習的人,每時每刻都充滿了收獲,并且會在將來的某一天獲得更多的“意外”收獲。
我覺得興趣并不是很重要。只要一件事兒你能做好,并且做到比誰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數人好,你就不會對那件事情沒興趣。培養孩子興趣,要根據孩子的情況,選出孩子最可能做得比別人好的事情(這可能就已經是極其耗時費力的了);然后還要傷透腦筋想出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并做得好、做得比一般人好、做得比誰都好——然后興趣就自然出現了。
3、策略
道隆先生。鐘先生以他的《逆向英語學習法》著稱。在這里沒有任何冒犯的意思,我只是嘗試著述說事實。鐘先生的方法不僅不新(其中的精髓——“聽抄”,或者“聽寫”,幾乎是所有大學的外語系里最常用的基礎訓練手段)同時也并不特別高效。但是,不僅鐘先生自己學得很好——據說他從45歲開始學習英語,一年后成為高級翻譯,很多信奉逆向英語學習法的學生同樣也獲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怎么會呢?
4、堅持
所有學習上的成功,都只靠兩件事: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堅持,其實就是重復;而重復,說到底就是時間的投入,我是說,大量的時間投入。據我母親講,我父親學任何東西的時候都可以做到在并不廢寢也不忘食的情況下,把所有時間用來學習。
5、行動
與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還不如馬上開始行動,省得虛度更多的時間。
如果你想做事,你當然要行動。行動是改變自己的眾多方法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很多的時候,只要你開始行動,哪怕事先并無計劃,也往往會有收獲。但是反過來,缺乏行動的計劃是肯定沒有任何意義的。
合理的時間安排應該是這樣的:簡單的部分要迅速做完,而后把節約出來的時間投放在處理困難的部分上。
6、學習不是生活的全部
健康,不要盲目地試圖減少睡眠時間。
家庭,盡量不要減少與家庭成員和親屬交流的時間。
朋友,最好不要放棄你的社交時間。
7、智慧
——“要是……就好了!”這個句型是用來表達后悔情緒的,而“后悔”是最浪費時間的——因為無論如何這個情緒都于事無補。
“沒有時間了”,是“時間恐慌癥”患者腦子里唯一反復閃現的一句話。
幾乎所有那些不停地抱怨“上司的愚蠢”的人只有一個共同特征:他們只不過是把“上司很愚蠢”作為自己偷懶的借口而已——他們的可笑與可悲自己并不知道:既然上司那么愚蠢,又為什么要用自己寶貴的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為那個愚蠢的上司打工呢?那些少數能夠提出建設性意見的人,是不會抱怨“上司很愚蠢”的,因為,他們要么想辦法幫助上司解決問題,要么就在愛莫能助的時候選擇離開去自行其是。
承認自己能力有限,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我掙扎著去學習如何做事量力而行。
專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優秀的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獨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脈——如果人脈真的像他們說的那么重要。
看看每天你做的事兒里,有多少是盡管無趣但卻是非常重要的,有多少是非常有趣但卻是不重要的。如果,你一整天都在做那些非常重要但可能并無樂趣的事情,那就意味著,你已經完全擺脫了大腦的控制,進而成為大腦的真正主人了。
規律的生活會使你自然地變得相對容易守時。
利用好等待時間,堵車的時候,等人的時候……為各種等待準備好消遣或學習。
不要浪費時間去“證明自己”
承認自己是一個有缺點的人是讓心智獲得解放的重要前提。
大多數事情都需要提前準備,也都可以提前準備。認識到這一點本身就幾乎是一切改變的起點。
我發現了耐心的好處;了解耐心的好處,就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時間——與投入的時間相比,聰明、勤奮之類的因素實在是微不足道。
所謂耐心,就是甘于把時間投入到簡單、枯燥但是最終會意義非凡的重復當中去。盡管,前面已經有過相當的篇幅說耐心的重要,現在依然有必要繼續啰唆一下關于耐心的方方面面。
8、積累素材
從今天開始養成隨時記筆記的習慣吧。相信我,最樸素的紙和筆是最有效的工具。只有記筆記成為長期習慣之后,才會真正體會到這么做的好處。而那些自作聰明不這么做的人,只會因為從未體會到那樣的好處而“無怨無悔”。
9、學習新技能
真正體會到讀書時記筆記、甚至大量地記筆記究竟有多大的好處的時候,我突然明白過去拒絕練習盲打有多么荒謬了。如果,哪怕5年前,我花上一個星期學會了盲打,那么,我可以多寫多少讀書筆記、積累多少文字呢?——更何況差不多15年前,我就有機會、并且完全可能學會盲打。天哪,我浪費了多少時間?
10、戰勝焦慮
一個人遺忘痛苦的能力特別強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這個人會很輕易地原諒自己
把每天的時間開銷記錄下來,一方面可以培養自己的成就感,另外一方面可以避免輕易地原諒自己。每天晚上睡覺前,看著自己的本子,發現今天做了很多事兒的話,一定會很開心。如果你不記錄下來,僅憑那靠不住的記憶,是不可能有這種實在的感覺的。
這種基于過程的“事件 -時間日志”記錄可以調整我對時間的感覺,在估算任何工作量的時候,都更容易確定“真正現實可行的目標”。又恰恰因此總是基本上可以達成目標,于是,基本上可以算是“戰勝了焦慮”。
如果你已經習慣每天晚上睡覺之前記錄一下當日的時間開銷,那么,第二天早上就會很自然地開始在腦子里規劃全天的時間了!
判斷一項任務是否“真的重要”,其實只需要一個標準:就是看這項任務的完成是否對你的目標達成確實有益。
11、推遲滿足感
掌握了“推遲滿足感”之技巧的人早就有因此獲得極大的、只有少數人才會獲得的利益的經歷。于是,他們最終表現為比絕大多數人“更有耐心”——甚至,驚人的耐心。這些耐心被用來不動聲色地承受更多的打擊和挫折,輕松坦然地面對更多的威逼和利誘;甚至,可能會僅僅因為他們驚人的耐心,那些打擊和挫折對他們來講不再稱得上是打擊或者挫折,那些威逼和利誘對他們來講根本并不存在……
12、學習方法
01 自學能力的基礎技能是閱讀理解能力
02 檢索能力是建立在相當熟練的閱讀能力之上的能力
03 寫作能力在自學能力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我說的只是寫作能力中的最基本的一種:寫出簡捷、有效、樸素、準確、具體的說明性說理性文章的能力。
04 實踐能力是自學能力最終能夠轉化為真正價值的根本
05 永遠保持開放的心態
13、了解學習的進程
實際上,學習的時候,進展和時間之間的關系可以肯定不是線性的(在你確實努力的前提下): 那個曲線實際上更可能是階梯狀的——有的時候,你會很長時間沒有一點點進展,但是某一刻開始感覺突飛猛進;而后,就又是長長的一段所謂的“平臺期”。
14、老師
首先,不應該過分依賴老師。
其次,要明白“做得最好”和“教得最好”往往根本不是一回事。
最后,用自己的學習結果衡量老師往往并不正確。
無論是哪一位老師,都有出錯的時候。
15、考試
熱愛考試的理由很簡單:它是通行證,它意味著機會,其他沒有此通行證的人無法獲得的機會。雖然有些人也許會用其他方式獲得那個機會,但,既然你沒有其他方式,就不要抱怨——反正抱怨沒用。抱怨最浪費時間,即便抱怨得正確。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這個社會確實不公平,你要是抱怨一下當然沒什么不對的。可是,抱怨不僅要花費時間,還會引發負面情緒,使你喪失斗志。同時,僅僅抱怨本身不會改變任何事實。與其浪費時間抱怨不公平,還不如花時間做些真正能夠改變點什么的努力。
16、朋友
某種意義上,盡管絕大多數人不愿意承認,他們的所謂“友誼”實際上只不過是“交換關系”。可是,如果自己擁有的資源不夠多、不夠好,那么就更可能變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換”,最終成為對方的負擔。
如果你是一個優秀、有價值的人,那么就會有很多另外優秀、有價值的人為你提供幫助。這個時候,這樣的幫助往往是“無私”的。那些品質優秀到一定地步,境界豁達到一定層次的人,往往真的可以做到“施恩不圖報”。然而真正有趣的現象是,被幫助的你也正因為并非尋常之輩,所以一定懂得“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的道理。最終皆大歡喜,只因為“溝通成本幾近于零”,同時的效果自然是“交流收益相對無窮放大”。良性循環。
17、總結
●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并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交往的人。
●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他人制造麻煩為美德,用你的獨立贏得尊重。 ●除非有特殊原因,應該盡量回避那些連在物質生活上都不能獨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活上不能獨善其身的,就更應該回避了——盡管甄別起來比較困難。
●真正關心一個朋友的意思是說,你情愿在他身上花費甚至浪費更多的時間。
●記住,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決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脫離對外部世界的依附。
●做任何事情之前,花上一定的時間分析完成任務所需的種種技能;
●誠實面對自己,正視自己相對于這些技能上的熟練程度;
●如果自己在某些技能上有所欠缺,那么 a.短期:求助于他人; b.長期:求人不如求己——開始學習;
●測算時間,把自己擅長的部分放到后面可能是優勢策略;
●養成記錄的習慣,以便自己隨時監督自己;
●按部就班完成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