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在維多利亞進行分享百分百目標系統,分別闡述五個字:“時位量因性”,在激情解字時,讀到一句司空見慣的話:時間就是生命。
為什么老師從小就這樣教育我們呢?因為生命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寶貴,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所以人們都惜命,認為珍惜生命就是理所當然。而為了突出時間的寶貴,就做出這樣一個比喻句,意思是,時間就像生命一樣寶貴。至少,我有史以來的分別念是這樣理解的。這是個比喻。
時間是什么呢?時間在我們看來,是一卷長長的衛生紙。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會用完它,但是我們總有這樣的意識:時間還長著呢!不急。我們以為它就是堆在那里的一堆東西。于是開心的時候善待它,好好利用它;不開心的時候就耽誤它,管他呢,反正有大把時間。
在我的分別念中,總將這兩件事剝離思考。生命就是生命,時間就是時間。
反復讀了幾遍,開始懷疑自己的分別念:生命的本質是什么呢?生命是一個靈魂?是一個有心識的軀殼?生命以何種體現形式表現在今世?生命與時間只是對比比喻關系?
在世俗中,生命狀態的體現通常會有這些詞語:新生、衰老、生病、死亡;四個詞中大部分狀態與時間的推進有關。見到朋友的孩子,習慣問一句:多大了?年齡,便是時間流轉的代表與印記。生命在今世的體現便是那不過百年的痕跡。來過與沒來,都是時間的階段而已。
生命是綿長的。而肉體與今世人身卻是短暫的,被時間所束縛。臨終時回想,今世生命的存留也是剎那剎那的聚合聯結。所以今生便是生命長河中的一段截取。今生就是時間。
時間與今生生命同樣容易輕易流逝,只發個呆的片刻,就是一截生命無情的流淌;玩樂片刻,就耗盡了一段珍寶人身;一段執著,就可以讓一陣生命的階段變為毫無價值,在歷史長河中流出寡淡的一段。欲望,懶惰,自我的執著卻不斷的來與自己爭奪生命與時間。于是發覺,原來我們生來,就是在與自己做斗爭,這并不是輕松美好的過程,卻正是因為這樣,人身才被稱為“珍寶人身”。因為苦樂參半,我們有憶苦思甜,找到解脫答案的動力。
今生就是時間。流過便流過了。該串習些什么習氣留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