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通常理解為經營之道、和銷售之道統稱,經營與銷售之道是規律;
整合,通常講有機資源重組稱謂,而資源的整合,物與物之間組合,將會不斷衍生新物種,這是自然界延伸法則
營銷整合即通過在經營與銷售之道條件下,通過各種資源再組合,以不斷的產出做為價值增值源泉,也是現代商戰營運規則
當今商戰營運模式層出不窮,各種方式方法和運作策略接踵而至,作為商業組織欲在浩如煙海、各種鱗次櫛比組織中,脫穎而出,如何形成自身的力量,就顯得無比重要。
從商戰的邏輯而言,市場規律總是由內而外進行傳播的,即;攘外安內之策,組織的遠見基礎上、具有良好的組織協調分工,通過共性價值將大家凝聚在一起,通過機制進行人員的調節和制約,按照所設定的規律,將企業所承載的價值觀向外部傳輸,經過有效的互動,形成價值交換過程,這是一般商業邏輯。
現代競爭十分激烈條件下,單兵作戰已經越來越沒有優勢了,許多組織已經由內要效益走向了由外要資源的運作模式,也是在這種條件和背景下,分析整合基本經營模式。
古往今來,自然界規律皆是弱肉強食,強大的力量占據作統治地位,這是粗框原始狀態本源;人類的文明是因為人類打破了這樣的一種格局,參入了文明的元素,人類的理解;然而所有的經營和發展的本質并沒有改變,所有的舉措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加強大,這就是“硬戰爭和軟戰爭”的區別罷了。
商戰的本質就是在經營中如何塑造自身的強勢,由內而外統籌體系,形成更強大的優勢條件,正所謂,當今競爭已經過度到了,價值鏈條之間競爭了,整合就是研究如何通過建立自己的優勢、形成自己鏈主地位,并能串聯整個鏈條,形成自身條件價值鏈經營模式,在商戰中建立自身更有鮮明個性優勢和強勢,擁有更多商戰條件。
找到自己發言權,通常就是打造自己的核心優勢,所謂的核心優勢即為,其他企業不具備的條件,有技術而形成的標準優勢,有品牌形成的認知優勢,也有聚焦戰略形成的專業優勢,這其中若能夠有低成本和差異化兼具,則更是錦上添花之舉。
從營銷戰的角度分析,商戰攻略與硬戰爭操作異曲同工,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仍是中國大多數企業需要選擇的方式和策略,大多數成功企業也證實了這一點,偏安一隅,發展壯大,再有計劃、有謀略的向外地擴展,這幾乎是所有成功企業選擇策略,無論本土、還是外企,莫不如此;在本地發展起來以后,再通過渠道融資,讓利的方式形成整合成功的企業也不在少數,通過現在流行連鎖成功經營更是比比皆是;將同行下游整合比較常見,也是大多數企業選擇的模式,整合上游和混業整合的企業卻少之又少,無論是同行業的上下游整合,還是混業整合,在一定程度上,都只具有了相應的條件,才可能,為什么很多企業不具備行業整合的能力和實力,為什么渠道經營不能獲得成功?這也是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話題。
大多數企業經營為掌握經營之道和銷售之道的原因,多年市場研究發現,小富即安成為發展障礙一部分,不少企業盲目擴展找到挫折,令企業引以為鑒也不在少數,這其中有相當部分發展企業,由于自身價值定位不合理,缺乏資源分配,和機制管控也一部分。
那么什么樣的企業,發展到什么階段才更合適大力拓展呢,也是我們需要探討的重點。
無論是快消品、消費品還是工業品項目,只要通過本地原始積累達成一定目標后,皆可以往外擴展,但是擴展必須具備相應條件,一般是通過創業期積累,在當地具備了相應的市場份額,有一定獲利,和較為穩定的資本回報以后,再考慮向外擴展,是比較符合企業實際的,許多企業這樣操作之所以未獲得成功,我們總結出,一方面是企業共性價值的出入,高層理念的不統一,在一定程度上,對發展有所制約,另一方面,企業機制跟不上企業的發展也是絕大多數企業存在共同的詬病,企業階段制度調整、包括新制度的出臺,和合理的資源分配模式,對整個經營體制的良性循環要求極高,這個時候,就可以判定企業能否脫穎而出,既是對包括企業董事長在內的高層胸懷和視野的考驗,也是判定企業是否能做大做強的分水嶺。
企業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合適出臺相應的政策,根據所處階段,轉換相應的機制,根據人力資源的吸引法則,稀釋相應的資源分配模式,這就要求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應隨著企業的發展,不斷地與時俱進,這就需要超越。理念經營的迎合時勢,能夠安人是所有經營的第一要務,這也是所有經營的大局觀,是前提條件。
在整個價值鏈中,整合下游比較平常,也就是開發渠道很普遍,但中小企業整合上游比較少見,研究發現,一方面對于大多數中小型企業來講,既沒有規模優勢,更重要是沒有任何核心可言,其原因就如前面我們分析,沒有注意培養自己的特點,在鏈條中,既沒有技術,又沒有品牌,沒有自己的核心價值社會認知度,沒有培養自己這種上下游串聯交涉的意識和能力,也就沒有任何外部整合可言了。
中小型企業若要做大做強,就必須對上下游經營有話語權,企業做到一定規模若沒有上游資源的把控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較危險的,可能會遭到惡性競爭,導致原料被控的危險,所以這幾年給一些中小型企業咨詢和輔導時,經常建議企業要注重自身優勢培養的同時,要合適的建立自己的鏈條管理模式,逐漸培養自己的鏈主地位為好。
目前有些企業已經與自身客戶形成戰略合作模式,即向自己大客戶投資,這種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相應的成效,同時整合的力度和效益還是遠遠不夠的。
而另一個事實是,大多數中小型企業靠惡性拖延供應商的貨款為盈利模式,無論是國美、蘇寧的類金融,還是眾多的生產加工型企業拖上游貨款現象,這樣導致,企業與整個鏈條的關系矛盾重重,打官司不斷,很難做到在和諧中達成共贏的目的,也是很到中小型企業發展的瓶頸,中小型企業若不能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就很難真正做強。
在同行業及相關行業的整合模式基礎上,我們談談如何通過混業模式,形成競爭優勢的經營策略,在此我們通過兩個案例說明;
廣州電信與廣州公交公司的聯合,一卡多功能模式將打電話消費者與公交卡相結合就是很好的例證;另一個案例就是,海爾與寶成集團的混業經營模式,通過海爾電腦與寶成旗下華裔銀行的合作,根據大多數網吧開業缺乏資金的特點,通過按揭付利息,租賃收費的形式,成功形成混合經營模式,將眾網吧變成了自己的終端,并能持續盈利也是很好的例證。
營銷的整合經營是層出不窮的,營銷創新也是永無止境的,在企業經營模式的層面,企業只要培育了自身的優勢特點,通過在資源整合上作文章,可以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并能夠持續獲利是很自然的事情,關鍵是能夠與時俱進形成自身的核心力,不可復制的能力,這種能力最好是由軟性帶動的。
我們通過闡述和一些舉例,來分析企業資源整合發展的方向和經營的思路,從戰略的角度來講,一條是縱向一體化整合模式,一條是橫向一體化模式,無論是縱向一體化還是橫向一體化,皆應在結合企業發展的階段,企業經營實際能力,資源整合條件基礎上進行,需要因勢利導形成自身整合的核心力,并以此為契機進行有效延伸,達成資本經營的有效模式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