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問這個由來已久、現代演繹深邃而又廣博的詞匯,究竟在現代商業環境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在與企業深度互動中產生著什么樣的效益和效率,能夠為經濟體帶來了什么樣的成果,在此一述。
大家都熟悉一個典故“孟嘗君食客三千”雞鳴狗盜之輩也集,耳熟能詳。
春秋戰國開始,甚至更早,那些諸侯,王公貴族吸納門客為不時之需,或者培植勢力,廣納天下英才為己用;典型為三國時代,各諸侯勢力為得賢才不惜禮賢下士,最為杰出代表當屬蜀國開國皇帝劉備“三顧茅廬”求賢聚才,成為千古佳話。
回頭來看,這些謀略之士為所納集團帶去了什么呢,商湯得伊尹開六百多年商王朝,周文王得姜子牙滅紂興周,齊桓公得管仲,成春秋五霸,秦得商鞅為七國一統奠定基石,劉邦得張子房開創漢室基業,朱元璋得劉伯溫開創明王朝、此等案例不勝枚舉,不一而足。
現代進入21世紀,商業經濟體與顧問又是怎樣互動關系呢,現代經濟體制與古時候的人才結構梯隊又有什么樣異與同。
文明的進步,對用人觀念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封建帝王、王道是一語定乾坤,階級社會是極少數貴族擁有了社會絕對財富,有大量的資源供支配,可以供養大量的人才儲備不時之需,說不定什么時候,雞鳴狗盜之輩也能用上,平時的花費算不了什么,即使散盡家財也可以瞬間復來。
有了這種背景才有英雄好漢仗義疏財,如、隋末唐初單雄信舍財起義,瓦崗聚義,有張飛散財與劉玄德共舉興漢;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提名天下驚,嬌妻美妾,洞房花燭,大好前程,平步青云,官運亨通,財富橫聚,什么都有了;封建帝王制下,打江山,哥們可以任意分封,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臣,英明之帝王尚遵循王道,一定程度按照自然界的意志和規律辦事,黑暗時期,一方土地黎民百姓皆受萬歲混蛋所倡導下的歪理邪說謀害,時勢所迫,制度使然,文明程度所限,才有亂世英才紛紛隱居避難,不想做炮灰使然,大凡也有部分人才大戰宏圖之時,價值觀使然爾。
時光隧道進入當代,顧問行業始于東方而興盛于西方,隨著工業化進程,經濟體的擴展,作為第三方的經濟、經營研究體的積累和特別的立場、及厲害關系和慣性思維模式創新的需要,顧問行業伴隨著西方經濟體的發展而興盛,大到五百強,小到剛創業,各行各業,只要能夠認識、和體會到顧問的價值,只要善于合理的借鑒和運用,大量的數據表明,對企業無論是中長期的發展,還是階段性績效目標,盈利能力都很好的達成了預期的效果。
近些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讓中國各經濟體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西方模式、管理方式,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拷貝和復制,中國感性民族的特點導致,缺乏理性的認識和合理的運用,致使一些好的和不好的形成了倍增效應,如西方法治觀念、宗教信仰,分析工具的運用,咨詢思想的操作,經營思想的豐富,中西的交融,形成獨特的思考模式等;
不好的就是照搬照抄,缺乏理解和合理運用,不能舉一反三,沒有正確的看法和對待;比如90年代初的房地產、股票和傳銷,大家既沒有衡量自己的知識面,也沒有甚至更多的借鑒經驗,在少數人的炒哄之下,個個熱血沸騰,認為只要進入就可以發家致富,就可以發財,結果絕大多數人是血本無歸;不務實心理使然,泡沫心理驅使下所為,或是一個區域經濟體過度發展的必然吧。
面對著今天大多數更需要幫助的中小型企業,顧問應該怎么做,從什么地方做,做到什么程度,這幾年市場更深入互動的結果表明,我們大多數中小企業更應該從業主、就是我們的老總開始應該從思想上轉換,從自己干到請人干轉換,請什么人,用什么人,怎么用就是業主非常困惑的地方,也是理不斷解還亂的癥結所在,是所有業主應該走出自己的慣性思維,需要借鑒第三方力量的理由和依據了。
現代中國社會之浮躁應該已進入了一個階段,這有歷史原因,從解放前的所謂舊社會到解放后的所謂新社會,計劃經濟開始,嚴重的物質缺乏,讓中國人窮怕了,改革開放以后,物質條件的豐富,或者說泛物質主義造成了大家片面的攀比之心,缺乏精神和環境的認可讓我們變得相當偏激,這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們失去了合適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的大多數人內心并不安寧,使我們失去了追求,許多人感到無聊,我們并不幸福,或是我們這代人需要承受之痛吧,只有經歷了才有感悟和體會,或者包括下代人,逐漸的競爭加劇與經濟和物質條件的更深入解讀后,人性本質會促使我們重新認識人生的意義使然。
縱觀當今發達國家,以鄰邦日本為例,經濟發展的一定程度也是人高效率發掘一定程度的體現,是潛能挖掘到一定程度,日本人的敬業精神和自身工作疲勞程度是成正比的;每每與留學日本的朋友談及留學經歷,談及那環境,無不感覺辛酸落淚確也倍感自豪,大家都是邊打工邊求學,為了房租、生活和學費,無不每天打工,無節假日,還要承受學習之重,異國他鄉。無親無故,即是有親有故,家里很有錢,你也無法做到養尊處優,這就是環境,人人如此看發展,人人以自食其力為樂,人人以那經歷為傲的時候,大家就有了動力,這就是環境力量。
我們常與業主溝通說,你的價值是打造什么環境,誰來幫你打造環境,能夠打造出你的小團體環境的時候,你就成功了。
其實這個社會的資源很多,關鍵是怎么整合,憑什么去整合,通過什么方式整合的問題,只要能找到整合的理由,就能夠實現整合。
顧問行業經歷這幾年的洗牌以后,水逐漸在變清,面對眾多中小企業的要求,不能夠從思想上與業主溝通的,已逐漸淡出,該干嘛干嘛去了;這是現實。
當然,我們也時有“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法雖廣不度無緣之人之嘆”業主的格局、視野和胸懷不到的時候,他認識不到顧問的價值,他也沒有這種決策力,倒是這些年做的項目,有不少是讀過MBA以后業主,他知道了發展就是讓那些能干的人,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
顧問資源是有相當分量的資源,你的企業在什么時候該引進顧問,不在于你個人甚至幾個人的意愿,而在于是不是該引進,這就是科學和情感的問題,而發展一定是情感讓位于科學的。
現代的顧問價值產出已經到了實戰咨詢時代,顧客要結果要效益,這就要求實戰性要很強,要能夠拿來就用,用了就有效,就有結果產出,并能夠維持發展的短中長期的效應;這就要求顧問需要有實際工作經驗,且有理論的高度和感念的深度,用客戶能夠聽得懂的語言去交流和互動,畢竟我們大眾現狀就是這樣子,至少目前是的。
中國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業主的理念水平是焦點,操作流程和執行力度、產生效益和效率卻在市場化,而市場化的載體是營銷,營銷理念水平和營銷工具的運用又在于對營銷的分解;我們發現一大部分企業還在生存線上掙扎,直接快速產生效益的方法就是利潤分析,就需要針對流通環節和庫存管理、供應商鏈條進行分析和調節,對于相當部分企業來講是非常有必要的;大部分企業的銷售能力、尤其是大客戶的銷售水平有待提高,這又是一塊重地;往上走就是“營銷運用”營銷理解,再往上就是價值鏈分析和鏈主的建設,最頂端就要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商業模式”也就是游戲規則,當然,每家企業情況不同,所選擇的階段,和組合與操作也是不一而足的,大量的實踐案例證明事實確實如此。
顧問的價值還體現在是否通過有效及高效的工具為企業量身訂做,工具是以實際產出為衡量標準的。
顧問價值的體現是綜合的,外腦的作用其實可以體現在方方面面,既有理念融合,又有方法傳播,既有體制建立,也有團隊培養,既有系統建設,也有績效打造,品牌維護;近年以目標結果共享合作的也不在少數,顧問的實戰性和操作的高效性是成正比的。
多年的市場化深入,多年的經濟體研究,多年的實踐經驗告訴大家,顧問的聘用是大勢所趨,尤其是今天面對“人本歸宿”要求的大環境下,面對職業素養很不健全的條件下,合適運用顧問,最大化的通過顧問創造價值,建立具備自身核心力組織是必不可少的,有前瞻性和現實性的業主已經走出了這一步,這是市場化的結果;同時顧問的角色鑒定和定位,也提出了相當的要求,今天的現實環境要求顧問將更多不是僅僅出謀劃策、給建議的角色,而是多重角色,多年的經驗與大家分享是“出謀者、執行者、和監督者”三重角色,當然前提是得到客戶的認可和絕對的支持;否則將不會有好的成果。
顧問本身對職業的熱愛和具備從業的使命和責任,也是關鍵部分,僅僅努力是不夠的,唯有用心才能不負所托,顧問真正的價值其實體現在,幫助客戶達成價值增值后的滿足感,沒有這樣的價值體驗,不是卓越的企業顧問,也是難以勝任的,因為做顧問的辛酸,唯有同業認識能夠體驗,在此須要澄清大家對顧問片面的理解,因為只有客觀才能對得起人、對得起己,不讓自己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