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危機意猶未盡,對于目前的企業來講應采取什么策略,相應何去何從,我們根據市場狀況給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大量的事實證明,企業的發展由內而外的,內部經營環境達到一定程度以后,也才可能擁有外部的認同,也才有品牌可言,而外部又需要怎樣整合呢?如何能夠發掘出自己優勢基因呢?如何有機串聯?需要做些探討。
大多數經過次貸活過來的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了相應的市場化的積累的,有相應穩固的客戶群,有一定的產值,甚至有一定的市場美譽度和客戶忠誠度,是企業生存的基礎和發展的根據;市場化發展的規律是起起伏伏的,優勝劣汰的市場化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讓積累較多足可以過冬的企業存在著,市場化就好比一年四季輪回生存繁衍的北極熊一樣,通過旺季存儲脂肪,為冬天做好準備;目前的市場化狀態就好比冬天還沒有過去一樣,大多數企業還是要思考如何讓自己在下一個春季到來之前,做出一些應有的規劃,如何讓自己在危機中奠定成為強者的基礎更加重要吧。
中國目前各行各業,市場化產值都超過了市場的需求,較為嚴重的供過于求的局面,導致市場消費者的挑肥揀瘦,要品牌,看服務,挑價格,還要講感覺,這就要求企業需要至少在某一方面有功夫、才能活過來,這是在紅海中拼殺的狀態。
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問題還在于如何建立自己的規則,能不能建立自己規則的問題,也就是時下比較熱的如何構建自己的商業模式,如何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呢,從哪些點上去發掘,對于大多數中小型企業來講,我們積累的大量經驗告知,從營銷的基本點角度去開拓是非常符合現狀的,畢竟中小企業的市場化水平相對滯后,是個現實;通過對大多數企業的數據統計發現,需要進行量化,因此,我們在營銷基礎上進行價值鏈的細分,即;從精益利潤開始對供應鏈進行整合,然后通過銷售管理加強企業產出,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營銷管理的進一步深化,和市場經營能力的提升;往上就考慮通過優勢整合形成自己價值鏈的鏈主地位,并建立自己的游戲規則,建構自己的商業模式,是大多數企業的夢想,如何建構又成了老大難的問題,正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關鍵是有沒有資深人士的因勢利導,這一點十分關鍵。
大多數企業恐怕也還沒有那樣的準備,這也叫做眼光,或者說高瞻遠矚,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能否走出現狀,脫穎而出的關鍵步驟。
大多數企業在談到自己優勢構建的時候,總是不知道從何入手,我們多年與企業互動的經驗告訴,這也是業主身在其中的緣故,不足為怪,就像許多業主這幾年讀MBA一樣,去讀了,發現回到企業還是沒辦法解決許多問題一樣,問題很簡單,還有利益關系和慣性思維以及自身厲害關系的因素在里面,很多事情都不是那么單純,怎能通過單純的思想去解決復雜人內心世界呢。
也許是業主由于太了解自己的企業了,太熟悉自己的行業了吧,所以看到的大家都是這樣的,慣性思維了導致了無法突破現狀,員工從開始到現在,太了解你了,太熟悉你了,看法已經定勢了,就像我們在父母眼中永遠是孩子一樣,定勢了,所以人員一定程度上是需要相應變動的道理所在,大多數企業又走了兩個極端,一個是人員尤其骨干人員的大量流失,一個是毫無創造力的老油條雷打不動,兩種方式導致企業走向衰敗,這些企業現狀是“不是自我菲比尋常的沾沾自喜,就是唉聲嘆氣,徒費秘殤。
我們總結,目前大環境對于企業來說,還是應該好好練內功,提高自己的功力,先從市場化的角度,提高企業全員的市場力,市場力的提高將在整體上帶動企業營銷水平的提高,企業經營力的提高,在整個企業的管控模式上提高,提高企業的經營水平為第一步;面對大多數中小型企業現狀來講,如何有效的通過診斷自己,然后能夠統籌自己的優勢,通過整合形成自己的核心力,才是長治久安之道,這就需要很好的借力了,業主能不能放低自己,再結合現狀,請一些顧問為企業咨詢和輔導不失為發展的捷徑,這樣就縮短了企業自身摸索的時間,爭取到最佳機會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針對中小企業現狀,有一部分比較資深的顧問師已經通過各種途徑與業主接洽,在一定程度上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也很好的開拓了企業本身發展的局限,畢竟中國目前的職業化水平還不太高,對于大多數中小型企業關鍵環節斷層的現象,怎么樣更好的輔導,誰去輔導就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經驗告知,深入企業內部做顧問,非一般意義上的咨詢可比,原因是面對目前大多數企業的現狀、要求顧問既是參謀者,也要是執行者,必要時候還需要做監督者,要一定程度上扮演白臉,有時候比較極端條件下,為了效益,也需要辦黑臉。 給中小型企業做咨詢,絕非輕松事,要比給大型企業咨詢,難點和復雜的多,原因很簡單,大型企業一般已經有人才、有制度,一般在流程和精細化方面要求更高,而中小型企業則不然,方方面面都有問題,方向不明確,沒有共性價值觀,體制不認可,人才奇缺,市場化水平低下,供應鏈一團糟,環境一塌糊涂等等;面對種種就要求顧問既有全局觀,又要有重點,有專業,既要統籌也要善于總結,要善于抓結構化KPI,善于通過做樣板市場來進行復制,能夠吸取精華,舉一反三,最重要是與老總理念的溝通狀況和老總的支持決定成敗。要求是非常高的,難怪多年來許多機構不愿去更多的介入原因了,難度大,產出相應低,確又是塊處女地。
我們發現,在目前中國企業環境基礎上,若沒有跨越過2-3個行業,沒有中西背景,沒有過高層管理經驗者,比較難以勝任,這同時就要求業主需要找到能夠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人士為企業開路搭橋。
目前的大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企業打造自己優勢大好時機,若不趁現在對自己進行有效的盤點,到市場逐漸澄清的時候,還將陷入發展的另一個惡性循環,因此,市場化的先知先覺只能點到為止了,有道是;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法雖廣,不度無緣之人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