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定教是教學的設計思想,以學看教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標準。當一堂課行走下來,自己設計的效果如何?我認為要有三個自問。
第一問,學生參與了沒有?
聽說讀寫是參與,思考討論也是參與,參與是師生、生生交互的過程,含有語言的交互,思維的交互,心靈的交互,情感的交互,是心動,有行動。動的面有多大?是少數人、少部分人還是多數人、大部分人?動的程度有多深?是基礎知識的感性記憶還是情理交融的理性思考?
第二問,學生是如何參與的?
每個學生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懶,都想參與到課堂過程中,只是每個人喜歡的和習慣的方式不一樣,或喜歡動筆板演,或喜歡語言表達,或喜歡小組探討交流,等等,那么,課堂為學生提供了多少展示的方式?你講我聽,你問我答是課堂活動的形式之一,但單一的這種方式,常常讓大多數學生的大腦處于“修養生息”的狀態。課堂的目的是吸取知識、獲得思想,但重要的是如何得到,課堂設計是細法活,不只是知識的設計,是考究知識流淌的路徑,還是要多動動心思,需要在備課時。
第三問。學生參與的效果如何?
一切設計的目的在于效果,即便是表演,也只能是達成效果的形式,沒有適合內容的形式不會有效果,不考慮調度課堂的形式更沒效果。課堂設計如何,形式如何,一切在于學習效果說了算,不是說符合什么規定的形式就好,還是要從內容、從課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