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頂層設計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深切呼喚和空間預留,股權眾籌行業不斷升溫。尤其是美國股權眾籌行業促進法案的正式落地,讓國內一些此前不敢輕易涉足此行業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也開始覬覦這塊“肥肉”。除了早已領先布局的京東金融之外,越來越多的大小互金平臺也開始追隨京東,試圖在逐漸膨脹的市場紅利中分一杯羹。
然而,隨著大量股權眾籌平臺的涌現,市場變得良莠不齊。越來越多的人感到迷惑,股權眾籌行業的水到底有多深?到底誰有能力能夠駕馭這一新興產業?眾籌家日前發布《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平臺綜合實力排行》數據報告顯示,除了京東“東家”目前仍然保持著先發優勢位列行業第一之外,此前涌現的一大批平臺都已經逐漸被邊緣化,后來試圖追隨者面對京東無形中構建的行業壁壘躺在了門外。
座次已定
公開數據顯示,從3月31日正式上線以來,京東東家私募股權融資平臺已經累計為超過60個項目提供融資服務,累計融資額超過6億元。按照同期可比口徑,京東東家融資能力位居市場第一。而反觀其他跟隨京東推出眾籌的平臺,要么是項目質量差的得不到投資人的追捧,融資成功寥寥,要么是平臺信譽難以保證,難以形成投資人的規模效應。
據了解,京東東家自從在創投融資領域打起 “領投+跟投”的大旗之后,這個模式已經被業界普遍模仿。然而,在領投人的優勢上,其他平臺卻難望其項背。據悉,京東東家平臺目前除了已經聚攏了真格基金、紫輝創投、戈壁創投、是成資本等大牌投資機構之外,還聚集了包括姚勁波、薛蠻子、俞敏洪、陳磊、宋玉海等知名天使投資人。這些領投機構實際上是跟投人心中的“定心丸”,有他們在,跟投人就會一直在京東平臺。
據了解,京東東家為了更好服務天使投資人,還開創性的推出了“輕領投”模式,也就是說領投人可以將組建有限合伙企業的行政性事務交由京東平臺負責,將精力更多地投向對創業企業未來的規劃及資源對接扶持。如此一來,越來越多的優質專職投資人聚攏在京東東家平臺,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逐漸顯現。
實際上,京東金融在股權眾籌行業構建的門檻不僅這么多。除了在傳統的創投眾籌上取得了絕對領先的優勢之外,經常關注東家平臺的投資者發現,在傳統的創投板塊之外,平臺還上線了消費板融資,實現多元化布局。消費板融資項目風險更低,回報率相對穩定,并且采取無領投模式,目前已經上線了雕爺牛腩、老炮兒演唱會以及UR快時尚時裝,分別涉獵餐飲、娛樂和零售。令業界震驚的是,上述三個項目,無一例外,均得到了投資人的搶購,每個項目均實現大比例超募。
生態圈硬實力難超越
除了在硬性指標上占絕對優勢之外,在眾多投資圈內人士看來,京東股權眾籌平臺最大的競爭力,在于其所搭建的京東眾創生態圈。這個生態圈幾乎涵蓋了所有京東體系內以及體系外所能夠為創業者提供幫扶的資源,被業界譽為“一站式創業投資服務平臺”。在這個生態圈中,包括京東集團體系內資源(京東金融、京東商城、京東到家、京東智能)、投資(雛鷹計劃、京東眾創投資基金)、培訓(眾創學院、小眾班)、外部資源協力服務(眾創+、赴籌者聯盟)等都可以為創業者所用,目前已經在創投圈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
在市場業內人士來看,也只有像京東這種布局接近完善、各大業務線能夠協同作戰的企業能夠搭建如此龐大、多樣性的生態圈。其他中小平臺,最多能夠創業企業提供一點路演及FA(財務顧問)服務,實際的融資效果和后續的投后管理,都存在很大的缺陷。
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在當今這個互聯網金融大勢漸成的時代,像“東家”這樣依托于強大電商背景的股權眾籌平臺,與那些單純以股權眾籌為主業的小微平臺相比,不管在創新空間、合作資源還是防范風險的能力方面,都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即使是BAT等巨頭想分一杯羹,也并不那么容易。
來源:總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