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可以從各個角度來解讀和探討,我想從一個非常現實的角度來講創新跟中國經濟到底是什么樣的關系。粗線條看今天的國民經濟,基本上就是兩個力量在對沖,一個是下行,另一個就是創新。
到底沖出一個什么結果?不但決定今年年度的增長,也決定2020年以及以后更長遠戰略目標。
為什么創新和創業,可以對下行對沖呢?首先要理解到底是哪些力量把經濟拉下來,再看一下創新對對沖這些向下拉動的拉力可能發生的作用。
經濟下行為什么要加薪
中國國民經濟下行是高位下行,2007年美國金融危機發生之前,我們的年度增長率,包括季度折成年率算是15%以上,一季度是7%,今年定的目標是7%。
下來一半的增長速度,不是一個神的力量,也不是一個自然界的力量。第一位把我們拉下來的就是全球市場的需求。金融危機發生在美國,歐債危機是歐盟,都是世界最發達的經濟體。
美國、日本、歐洲是中國長期依賴出口的主要市場,過去的高速增長,進出口在里面起很大的作用,最高的年度進出口相當于GDP的60%、70%。
歐盟一出問題,進口一晃,出口就晃,去年3月份定的是進出口增長7%,到年終是2%。
海關總署發表一個報告要公布一個消息,有一個解釋,說中國的出口優勢不像以前那么明顯。最重要的是成本優勢,我們人工貴了,土地貴了,方方面面的要素都貴了,經濟增長就是讓大家收入提高,反過來成本就貴了。
如果收入一提高,成本一提高,我們就打不下去了,再往后怎么發展?今天看我們的人均所得還是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德國一個新工人的月工資是3000歐元,相當于三萬人民幣,我們現在才幾千人民幣的人工成本,我們的出口優勢就沒了,這個仗怎么打呢?這里面就要研究對沖,人工成本提高還有沒有辦法提高競爭力?
我去年訪問華為,他們給大學畢業生加薪,為什么加薪?說要招最好的人,跟今天中國大型央企要比,要招收新的人才。
在經濟下行的時候為什么要加薪?創新可以對沖人工成本,因為做的東西不一樣,做東西的效率不一樣。核心市場,西歐市場,不是說價格低,價格比很多國際知名品牌一定都不低。中國公司銷售額10%用于研發,堅持多少年收效?西歐市場強敵如林。華為有自己研發的優勢,我看過一個基站,歐洲都是空間非常緊缺,手機換代,基站布到哪里去,沒有成熟的空間給你。華為的基站是2G、3G、4G,一個小小的盒往那里一放,全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