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精神的內涵
職業精神是一個陌生而又熟悉的話題。
說它陌生,是因為每次講課問到什么是職業精神,許多學員都很茫然,不知該如何回答,這似乎是一個全新的、時髦的名詞,但是當我把“敬業、責任、使命”這樣幾個詞寫出來,許多人會覺得這些再熟悉不過了,從50年代到90年代直至21世紀的今天,各行各業所倡導的工作精神沒有超出這些范疇,這說明,只要有職業就有職業精神存在,所以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
什么是職業精神?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一個真實的故事。
2006年2月9日晚,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頒獎盛典上,四川省涼山州木里藏族自治縣馬班郵路鄉郵員王順友入選“2005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他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郵遞員。
王順友工作的木里縣境內高山林立,峽谷縱橫,地勢險,平地少。多少年來,當地人通信方式多為口傳、人遞、烽火。這里不通公路,不通電話,和外界唯一保持聯系的通道就是郵遞員。
1985年,年邁的父親將自己心愛的郵包鄭重地交給王順友,并囑咐他“一不能貪,二不能丟,三不能臟,四不能慢。”沒想到王順友在這條郵路上一走就是20年。
雪山、深谷、湍流;冰雹、飛石、野獸。 一條馬班郵路,王順友走得驚心動魄、險象環生。
1995年的一天,在走到當地人稱作“九十九道拐”的地方時,一只山雞猝然飛出,驚到了王順友牽著的騾子,受驚嚇的騾子后腿亂踢,踢到了他的腸子。王順友強忍劇痛,捧著肚子,連走9天,終于送完郵件。當被老鄉架到醫院時,他人已氣若懸絲,奄奄一息。打開腹腔,滿是膿血,醫生說,再晚來一會兒,他的命就沒有了……經過4個小時手術,王順友挺了過來,但腸子卻不得不剪去一截,落下終身殘疾。
郵包,就是王順友的命。每到一處安營扎寨,他第一件事便是卸下郵包,細細捋平,枕在腦下,覺才能睡得安穩。
王順友常說,人在包在,這是規矩。為了兌現這規矩,他差點把命都搭進去。
1988年7月,王順友在過湍急的雅礱江快到對岸時,溜索繩突然繃斷,他從兩米多高的空中跌落下來,人摔在江岸上,可郵件卻從背上彈入水中,順江而去。他顧不上不習水性,操起一根樹枝,縱身扎進江中。水流湍急,把郵包拖上岸時,他整個人都癱了。有人問:這么做,值當不值當?
“只要鄉里能及時跟外面保持聯系,值當!”王順友淡淡地說 。
這么多年來,王順友不僅送郵件,還幫老鄉寄信、寄包裹,從不跟人要錢;幫忙買東西,給多少是多少。多年下來,連他自己也記不得,到底為郵路上的鄉民們墊了多少錢。
馬班郵路沿途的老鄉們,都把王順友當成親人,稱他為“福音天使”。王順友說:“老鄉們特關心我,每隔七八天望見我一次,他們就放心,曉得我在郵路上還安全。如果十幾天沒見著我,老鄉民就要四處打聽我的消息。我離不開他們,他們也離不開我,我們的生命都聯系在了一起。”
艱苦之旅,危險之旅,孤獨之旅。每個月28天的山野漂泊,并未讓奔走于馬班郵路上的王順友消沉頹廢。
白天,實在找不到人說話,王順友就干脆跟他唯一的伙伴——騾子說話。“加油啊!老伙計,咱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 夜晚,天空群星閃爍,大雪紛紛揚揚。篝火旁,啜一口粗劣的白酒,王順友淚光點點。四周靜得可怕,陪伴他的,只有遠處的風聲、水聲和狼的嚎叫聲……編山歌、唱山歌成了他排遣孤寂的絕招。生活是艱辛的,工作是勞累的,但抱有希望的人永遠豁達樂觀。20年來,只讀過小學三年級的王順友,自編的山歌已記了滿滿一大本。
一個人,一匹馬,一條路,20年,每年至少330天,王順友在蒼涼孤寂的深山峽谷里躑躅獨行,往返跋涉26萬多公里,相當于走了21個“二萬五千里長征”。20年他從沒有延誤過一個班期,從沒有丟失過一份郵件,投遞準確率達100%。
“一個人,一匹馬,一段世界郵政史上的傳奇,他越嶺翻山,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里,用20年的坎坷鑄成傳奇”,這是CCTV“感動中國”2005年人物評選委員會對王順友的頒獎詞。
王順友所做的工作和千千萬萬職業人一樣都是平凡而普通的,他的不平凡之處在于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20年如一日堅守著郵遞員的職責,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的事跡讓我想起海爾集團張瑞敏講的一句話:“什么叫不簡單,把簡單的事情堅持做好就叫不簡單;什么叫不容易,把容易的事情堅持做好就叫不容易。”在王順友身上所體現的是郵遞員的職業精神,是一個職業人應該有的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把一份平凡工作做好的精神。正如CCTV“感動中國”推選評語所說:“王順友表現出來的職業性,令人肅然起敬。只要具有這樣的職業性,再平凡的工作都會呈現出一種不平凡的偉大。”這正是王順友感動中國的實質所在。
王順友身上所體現的職業精神包含很重要的兩個方面內涵:
1、職業精神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動力
所謂精神動力是指思想、理想、信念、道德、情感等精神因素對人從事的一切活動產生的精神推動力量。精神動力回答的是:你這樣做圖什么?
如果讓我們在王順友走過的郵路上行走,10天、1個月是可以的,走一年也有可能,但是,走五年有多少人?走20年又有多少人?這是值得思考的。王順友這樣做圖了什么呢?堅持的理由是什么?他是否曾經想過放棄?
王順友不是郵政系統工資最高的員工,甚至可能是最低的,他所在的郵政所有兩年沒有發工資,但這條郵路沒有斷,這足以說明,他這樣做不是因為有收入高、待遇好,他堅持的理由不僅僅是為了薪水。
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想放棄是人的正常心理,相信王順友也有過掙扎。事實上他曾經想過放棄,最后堅持下來的原因,是那些深山里的百姓需要他,他也離不開那些百姓,這樣一種樸實的感情內化成為一種信念,最后成為一種使命,舍我其誰,送信成為一種使命!這就是郵遞員的責任感,而責任背后是情感和信念。他用自己的堅持在更高層次回答了工作為什么的問題。
所以,職業精神首先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動力,是我們從事一份職業應該有的情感(對服務對象的情感,對職業的情感等)、道德感(責任感)和對職業的正確信念。
2、職業精神是積極健康的職業價值觀
如果精神動力回答的是“圖什么”的問題,那么職業價值觀回答的就是“值不值”的問題。
所謂職業價值觀是人們衡量社會上某種職業的優劣和重要性的內心尺度,是人們在職業活動中判斷是和非的標準體系。它是一個人對待職業的一種信念,并
王順友所做的一切,在他看來是值得的,否則不會堅持20多年。他是一個郵遞員,送信是他的天職,是這份工作的基本職責,所以,他把郵包看得比其它東西都重要,唯有如此,在面臨困難險阻、孤獨寂寞、生死考驗的時候,他毅然決然地堅持送信,沒有放棄。職業精神倡導的正是這樣一種職業價值觀——把職業責任看得比其它東西都重要,否則,就有可能出現出現瀆職和失職行為。
通過王順友的故事,我們可以總結什么是職業精神?
職業精神是人們在職業生活中能動地表現自己所形成的一種內在的精神動力,它是以職業理想為前提,以職業道德為支柱,以敬業奉獻、自覺承擔職業責任為核心的職業價值觀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