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建設生態城市,加快構建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推動再生資源回收工作向規模化、連鎖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政府引導支持,企業市場化運作,以有利于提高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有利于環境保護、有利于方便居民生活、有利于行業管理為出發點,以社區回收企業和分揀加工中心、專業加工利用中心為載體,逐步建設符合規劃、布局合理、設施適用、功能齊全、管理科學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 為進一步加快建立與循環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促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結合我區實際,現提出建議如下: 一、建立便民服務的社區回收網絡。建議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在全區按每1000至2000戶左右的范圍,設立1個統一標準、統一標識、規范的便民服務回收站點。社區回收站點的設置實行流動站點與固定站點相結合的辦法,同時增加專用回收汽車、三輪車投放,在有條件的住宅小區和游覽區增設環保型電動回收車輛,定時完成廢舊物資回收。按照統一標準、統一標識,建設改造社區多個固定收購亭、點,每個收購亭占地約10至15平方米;按照新的標準整合規范社會再生資源回收,提升便民服務的檔次和水平。 二、建設初級分揀加工中心。建設與社區回收網絡相適應的社區回收資源集散樞紐。建設多個標準化的再生資源回收初級分揀加工中心。每個初級分揀加工中心占地面積20畝以上,建設隔離、封閉式大棚,并設置必要的分揀加工設備和完善的消防設施。采用統一標準、統一標識的封閉運輸車輛,實現社區回收網絡與初級分揀加工中心對接。 三、建設專業再生資源集散加工中心。專業再生資源集散加工中心建設是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是與初級分揀加工中心和工業企業產生的廢舊物資對接的回收利用載體。重點建設廢鋼爐料集散加工中心、廢舊電子回收拆解中心、廢舊物品集散中心及廢舊紙張、塑料、輪胎、家電等各類廢舊物資回收和循環利用等專業再生資源集散加工中心。 四、建設再生資源電子信息網絡中心。主要完成重點回收企業指標管理體系、項目建設管理體系、再生資源協會會員管理系統和政府管理部門監控系統建設。通過與區縣、行業分會的鏈接,以及試點建設項目的聯網,初步形成電子網絡管理與服務信息系統。網站采用集中式建站,注冊統一的域名。
五、構建再生資源回收促進體系。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是涉及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公益事業,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議進一步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的標準和支持政策,形成再生資源回收促進體系,區政府有關部門制定我區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的扶持政策,大力吸納社會資金融入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 六、確定試點企業,搞好項目實施。積極培育和扶持再生資源回收多元化龍頭骨干企業。龍頭骨干企業要以資本或生產為紐帶,以整合再生資源回收網絡資源為基礎,選擇確定試點骨干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為項目實施載體,搞好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項目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加快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提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 七、加強管理,規范經營。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要堅持建設與管理并重的原則,建議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落實管理責任,明晰工作程序,維護經營者合法權益,切實解決回收行業無照經營、污染環境、偷盜銷贓、逃避監管及無序競爭等問題。要發揮再生資源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建立回收企業和個人的從業資格培訓體系,使全市再生資源回收人員納入規范化管理。 八、加強宣傳,提高素質。建議舉辦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大力宣傳我國資源利用狀況和經濟發展與環境形勢,宣傳開展再生資源回收的重要意義,提高全社會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形成全社會理解、支持和自覺參與再生資源回收的濃厚氛圍。加強收購人員及管理人員從業技能的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教育從業人員端正經營思想,提高服務水平,嚴格執行再生資源回收的有關規定。
建設以回收站點為基礎,分揀加工中心、專業加工利用中心為樞紐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用3至5年時間,使全區90%以上回收人員納入規范化管理,90%以上社區設立規范的回收站、點、車,90%以上再生資源進入指定分揀中心進行規范交易和集中處理,80%以上再生資源主要品種(即工業、民用廢舊物資)的流向、貯存、處置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在充分利用、規范和整合現有再生資源回收渠道的基礎上,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規范建設,形成以社區回收網絡為基礎,集散交易區場為核心,加工利用為目的,點面結合,三位一體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逐步提高回收集散加工能力,促進再生資源行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