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自己是外企背景,所以會被問到類似這樣的問題:在國企這些方法沒辦法用,即使用也是變了味兒的。
其實我的客戶有很多是國企,包括航天軍工、銀行、電信…有些企業的項目化極為完善,比如航天(特別是風險控制),遠不是IBM這種類型的商業化公司可以比的。
所以問題不在于是否國企,關鍵是在于“文化”層面。在很多壟斷性企業中,項目化確實有阻力,并不是不重要,而是沒有市場壓力,沒有人愿意給自己加“緊箍咒”,所以往往高層重視,但執行層面推不動。
那從項目經理的角度,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提幾個建議大家討論:
(1) 在國企,要花更大的精力在項目“需求”上。由于干系人關系的復雜,你必須要搞清晰,這個項目是誰發起的、為什么要做、對誰有利益上的影響以及如何找到“折中點”
(2) 在國企做項目,比的不是管理能力,而是“溝通”能力。
(3) 必須學會把“表面文章”做的更加到位(我從來沒有說過表面文章不重要)
(4) 對很多問題來講,“量化”是基礎,但在量化的基礎上,有時候適當“和一下稀泥”,未嘗不可。
所以,只要是項目型的工作,方法論一定有它的價值,但把方法論落地的能力,不同的企業中所需要的技巧、能力一定是不一樣的。
作者:項目管理培訓師蔣昕煒
(問答環節的內容,多數是網友在微博、微信、門戶網站上的提問,我個人的解答只是個人觀點,非常希望能聽到您的反饋和建議,好的觀點我一定會幫忙轉發,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