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制來源
“AA制”這個詞來源于中國,但理念來源于西方。普遍認為,“AA”是“Algebraic Average”的縮寫,意為“代數平均”。 在香港地區也有認為“AA”是“All Apart”的縮寫,意為“全部分開”。
“AA制”的理念來源于海上貿易強國同時也是資本主義萌芽地的荷蘭。當時的荷蘭商人已經衍生出了“各付各帳”的習慣,因為海上貿易流動性強,一個人請客后,被請的人可能一輩子都見不到了,為了達到公平的目的,荷蘭人就提出了“Let's go dutch!”的觀點,意思是“讓我們以荷蘭人的方式來辦吧”,即“各付各帳”。自此之后,“go dutch”就有了“平分”的意思,也就是“AA制”。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英語里用“Let's go dutch!”來表示“各付各帳”是英國人為了諷刺荷蘭人的“摳門”而造出來的說法。17世紀時,英國和荷蘭為了爭奪商業和海上霸權連續三次開戰,雖然荷蘭人以失敗告終,但英國人仍然挖空心思去嘲笑吃了敗仗的荷蘭人。英國人認為荷蘭人商業氣息濃重,沒有紳士風度,好請客又要客人掏錢,所以造出了“go dutch”,表示“平分賬單”的意思,以此來諷刺荷蘭人。
AA制認識上的誤區
誤區1: AA制就是平均主義
認為n個人消費,每人平攤1/n就是AA制。這種方式在很多時候是適用的,比如共同包車。但如果每個人享受到的權利不同,就不應該采取平攤的方式,而應該根據權利義務一致原則,承擔相應的費用。
誤區2: AA制是非贏利的
AA制應該是非贏利的,或者是非商業的,或者是便宜的。其實AA制只是一種付費形式,它是和請客相對的,而與費用的多少、用途或支付給誰沒有任何關系。是否商業、是否贏利、是否便宜,倒是與自助有些關系。
誤區3: AA制是萬能的
是把AA制當作萬能的,甚至當作圣經一樣的東西,凡事都AA。其實AA只是一種手段,實行它的根本目的還是那句話“心安理得,互不相欠”。如果把AA制異化了,甚至當成目的加以追求,那就是本末倒置,最終倒是很容易把實行AA制的初衷給淡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