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教育電視臺《師說》欄目金牌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賀娟教授精心打造的《黃帝內經——飲食與養生》一書受到讀者熱捧。該書作者賀娟教援從事《黃帝內經》教學、科研、臨床研究二十余年,在本書中,賀娟教授將《黃帝內經》中的飲食養生精華深入淺出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幫助讀者充分了解飲食與健康、飲食與疾病、飲食與養生的關系。
你知道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腎嗎?你知道什么是春季增辛減酸、溫熱為主,夏季減苦增辛、清淡為主,秋季減辛增酸、滋陰為主,冬季增苦減咸、補陽護陰嗎?你知道平和質、氣虛質等九大體質該如何通過飲食進行調養嗎?你知道晨起一杯涼開水其實是個誤區嗎?這些問題可以在《 黃帝內經—— 飲食與養生》一書中找到答案。賀娟教授將指導你如何結合自身體質,辨清四季特點及食物的屬性,通過酸甜苦辣咸、溫熱寒涼進行自我調養,讓你遠離慢性病。
全書共分為四大部分:熟悉的食物,不熟悉的性用;隨著時令來吃飯;辨對體質巧除“亞健康”;不同疾病的飲食調理。你可以在本書中尋找屬于自己的養生食譜,也可以根據書中提供的各種實際案例來個“對號入座”。
“隨著時令來吃飯”,是本書提倡的重要一點。書中指出春季為陽氣主升季節,在人體為肝氣主令,因而在飲食上應多食青綠色蔬菜,以助肝的升發疏泄,注意少食酸味食品,防止肝氣過旺,適當增加甘(甜)味食品,有利于補益脾氣,避免肝旺而克脾。
同時,還要審“體”用膳,不同體質,對飲食的需求也要有所區別。從中醫體質學說角度來看,人群中有偏于陰虛的、有偏于陽虛的、有偏于痰濕的,飲食五味必須因人制宜。該書作者依據本人研究制定的9種體質分類判定,分類指導飲食用膳,提示人們最好的養生方法:不是吃最貴的、最補的,而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是什么體質。只有明白自己是什么體質,才能量身打造出一套適合自己的保健食譜。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賀娟教授特別提到了山東人愛喝酒的習慣,她說:“酒本狂藥,過量飲用疾病叢生。陽虛的人喝了陽更虛,陰虛的人喝了陰更虛。長期飲酒者,常常呈現濕熱內盛的體質。而喝熱的白酒,最容易導致食道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