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被譽為亞洲第一暖通展的“北京暖通展”,在沸騰了兩天后鳴鑼收兵。
無論用“時空坐標”的“時間橫軸”看十七年“北京暖通展”的“從小到大”,還是用“空間縱軸”看參展企業的“來來往往”,“北京暖通展”的“變”與“不變”,引發了行業內外對這一產業的諸多思考。
“變”與“不變”的思辨哲學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日前筆者參加“中國新供給經濟50人論壇”,在研討“中等收入陷阱”,筆者回顧了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國富論》中提出的土地、勞動力和資本三要素的經濟學核心要義。而這一要義在后來英國和美國的崛起中,驗證了其原有要素的“邊際效應遞減”。技術和制度的兩個要素,豐富了《國富論》中土地、勞動力和資本的三要素。
據“暖通展”主辦方負責人稱,今年的展覽總面積近11萬平方米,8個展館全覆蓋,吸引了1300多家國內外參展企業參加,規模達歷史之最。采暖散熱器行業的新方陣的角力、地暖管材企業的系統化集成、熱泵行業的異軍突起、“舒適家居”的方興未艾注入了這一屆“暖通展”的強勁動力。
“北京暖通展”前奏的“全國舒適家居暖通經銷商聯盟”,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副秘書長兼采暖散熱器委員會主任宋為民表示,當下商業環境愈加動態和多元,企業制定出符合產業方向、符合企業自身的優勢條件,并又深諳合作伙伴和消費者的價值基因,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考量。采暖散熱器行業當下的發展或需要更多的有識之士研究產業的背景,研究產業發展歷程,研究產業發展的新要素紅利,研究產業發展的方向。形成了產業發展“變”和“不變”的“思辨能力”,有了這樣的“思辨能力”,或能找到產業發展或遇到問題的實質,找到系統的方法論,找到解決當下產業或企業發展的市場對策。
“新方陣”的角力點在價值基因
“暖通展”或能反映市場的“晴雨表”,本屆“暖通展”采暖散熱器行業的“新方陣”異軍突起。參展企業的“來來往往”,背后多少折射出企業實際的市場經營狀況。
“看見未來”主題的參展企業森拉特,2011年啟動“內外貿并舉”發展戰略,之前公司運作外貿。坦率地說2011年的內貿市場已競爭白熱化,而角力在“價值基因”的森拉特,踐行著“精致散熱器的創領者”、“深度助銷的典范”的愿景。據公司創始人呂土良介紹,至今內貿市場全國渠道布點逾400家,公司訂立2018年渠道市場突破億元銷售目標。副總經理周建明介紹,在深度助銷的推動下,上個月森拉特最高的單店提貨額逾60萬元。
擔綱總經理朱永廣的浙江桑禾公司,過去在浙江軍團的壓鑄鋁生產企業中并不突出。而桑禾臥薪嘗膽,堅持主業不動搖,去年實現營銷4億元,或成當地的最大規模企業之一。去年京津冀“煤改電(氣)”的市場機會,桑禾攜北京某公司爭取了較大市場份額。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桑禾的堅守與善變,贏得了企業的新發展。
去年起由工程市場向“工程與渠道并舉”轉型的鑫華星,去年展會攬入了130家經銷商的渠道市場合作,今年企業“海棠妖嬈”主題展吸引了數千名經銷商的關注。標度、圣大保羅散熱器,過去或許并不十分知名,而標度鏤空的銅鋁復合散熱器,以其新穎的設計、立體感的精湛外形,贏得如潮好評。圣大保羅展會人氣爆棚,新品、新模式吸引眾多經銷商。
金旗艦在展會前開啟“美學”戰略,“美學的名義”主題十分搶眼,其“美學”也引來了兩家暖通企業的追逐和模仿。而對那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模仿企業,金旗艦殷玉峰經理嗤之以鼻,《散熱器美學藍皮書》和產品、營銷的雙重美學,恐有一般企業所能企及,而增加了這么多美學散熱器陣營的小兄弟,殷玉峰又甚欣慰。展會上浙江縉云盛大實業有限公司,帶著他們的壓鑄鋁和鋼制板式散熱器參展,據總經理胡劍雄透露,公司在滬的鋼制板式生產基地年內將投入運營,其Suda、Harder品牌也意欲在“煤改電(氣)”和渠道市場分一杯羹。
綜上,展會組成了采暖散熱器行業的新圖景,很難說他們未來每家都一定會成為行業的骨干企業,但至少從這些“新方陣”企業的砥礪奮進中,看出未來采暖散熱器行業的生機。“新方陣”的崛起,同樣或啟迪著行業經營者必須分清過去哪些經驗是必然規律,可以作為企業的根本原則傳續下去,哪些或只是“機會驅動”,只會在特定時期發揮作用。若不把這些弄清楚而冒冒失失的總結自已所謂的經驗,必然會給以后的發展帶來不必要的障礙。
“內生動力”的不足,致企業很難持續發展
“內生動力”是衡量當下企業健康成長的核心要素。看一個企業,并不一定看它現在的大小,而是看它是否具有成長性——對于行業趨勢的理解和推進、深度融合市場、對顧客價值的認知。然而在今天的社會和市場環境中,無論是商業邏輯、市場邏輯,還是社會邏輯,都已發生重要變化,“內生動力”已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經營邏輯。
在與包括山東億潤公司總經理姚利民、廣州迪森科技中心主任樓英、浙江艾貓的副總經理吳淞交談中,討論到部分暖通企業渠道市場地區的極不平衡。在筆者看來,這種極不平衡現象的背后反映出這些企業“內生動力”的不足。企業渠道市場的某些地區好,某些地區差或很差,是企業已或完全依附于屬地經銷商自己的能力,地區經銷商“榮”,則地區“榮”;地區經銷商“損”則“損”。事物處于因果聯系的鏈條之中,廠家的“內生動力”是經銷商變化發展的條件,強調廠家“內生動力”的培育和發展,方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源動力。
為什么中國企業“各領風騷三五年”?管理大師德魯克常講:“一個CEO,經常要問自己的問題是,假如一切重新開始的話,我會怎么做”。包括暖通企業的經營者或需分清“偶然”與“必然”之間的關系,在“機會驅動”的特殊條件下的所謂成功經驗并適合成熟市場的經營運作,沉溺于過去的成功,很難有真正面對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