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清,人文營銷專家、工商管理博士,北京大學傳統產業“互聯網+”與資本戰略研究課題專家組成員,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副秘書長,時代新光管理咨詢機構創始人,“人文化營銷”、“新營銷哲學”、“營銷心學”的創建者。
在營銷界,江蘇籍的營銷專家在圈內地位較高。葉茂中、路長全、袁岳均是其領域的領軍人物。“君子和而不同”,與前幾位“硬”營銷比肩齊名的袁清,則是“軟營銷”領域的代表人物。袁清認為,當下市場“缺愛”,普遍存有“客戶的習慣性懷疑”,營銷是一門“軟科學”,讓營銷回歸“軟”之屬性是當其時。企業又有“產品、人、模式”的“三駕馬車”,尤其是“人”的要素調動,惟“軟營銷”,因此“軟營銷”便是解決當下營銷“痛點”利器。業界評定袁清是一個具有“工匠精神”的研究者、“中國軟營銷的導師”。
4月10日,北京釣魚臺。
一場備受全國暖通行業關注的“欣鑫相融——鑫華星‘工程與渠道并舉’戰略暨與時代新光管理咨詢袁清博士戰略合作新聞發布會”在此舉辦。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網、中新網、光明網等中央級主流媒體悉數到場報道。這是袁清作為戰略、品牌、營銷專家簽約的第六家暖通企業。
一個營銷專家的簽約儀式為何引起央媒爭相報道?一次人文化營銷戰略的“發聲”為何引起全國暖通行業轉型升級的“蝴蝶效應”?為尋找答案,日前,記者連線采訪了東臺籍營銷專家袁清博士。
人民日報記者方云偉攝于釣魚臺
追夢的“翅膀”
企業中的人是企業文化的創造者,反過來企業文化又能動地反哺塑造著人,文化與人的這種雙重關系是一個“因果循環”。
袁清自小就有兩個夢想:其一是做記者,其二是當醫生。
“我出生在東臺市農村,愛聽農村廣播,常常夢想自己的文章能在電臺播出。”袁清坦言道。比起做記者的夢想,他的另一個夢想更接地氣,那就是想當一名鄉村“赤腳醫生”。
懷揣著夢想的激情,14歲那年,袁清就不斷給電臺寫稿件,其后一發而不可收拾,他的文章多次在電臺播出、報紙刊出,其深厚的文字功底也就在那時逐漸養成。1992年以招錄考試論文第一名的成績調任局長秘書。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袁清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學習,他孜孜不倦地躬耕于書山,鍥而不舍地揚帆于學海,經過數年的努力,戴上了工商管理專業的“博士帽”。袁清敏而好學、勤于思考,他從不滿足于“紙上談兵”,更注重于實戰研究。
在理論探索和營銷實戰中,他發現一些企業的營銷管理過于偏向于模式與手段,對“人”的作用重視不夠。為此,他果斷調整研究方向,創辦了時代新光管理咨詢機構,專注于人文化營銷的研究。夢想起航,初心不忘。盡管他的研究方向看似偏離了最初的夢想,但而今的成就卻離不開當初夢想的發韌。他雖然沒成為“記者”,但每一篇學術文章都離不開文字歷煉的素養生成;雖然也沒做成“赤腳醫生”,但如今卻當上了治理企業管理痼疾的“赤腳醫生”。
學術的“工匠”
“工匠精神”和“創造品牌”互為條件,相互支撐,沒有精雕產品精神,打造品牌無從談起,沒有品牌靈魂的意識,不可能有完美極致的追求。
營銷學是一門綜合性、務實性很強的軟科學,其中又有“硬營銷”與“軟營銷”之分。袁清溫文爾雅的秉性與他的學術研究幾乎一脈相承,他追求“軟營銷”中的“質感”和“溫度”。
多年來,袁清潛心于營銷理論的探索和研究,創建和貢獻了營銷界“賣點”與“買點”,“CI”與“CS”,“發明”與“發現”,“需求”與“欲望”,“洞察”與“動察”,“痛點”與“癢點”、“業種”與“業態”等“新營銷哲學”。他首倡的人文化營銷戰略,更成為其學術代表作之一。
“當下企業有兩個重要的價值思維,即‘互聯網思維’與‘人文化思維’。”袁清認為“人文化思維”的核心是“思想、精神、道德、仁愛”,由其衍生的“人文化+”,則是“+”戰略、“+”品牌、“+”營銷,全程彰顯著“對他人的關懷,有同理心、愿意利他”的價值理念。
袁清對“人文化營銷”的研究超越了一般經濟學范疇,進入了哲學、社會學、政治學、史學等交叉領域。他提出人文化營銷的哲學維度、史學維度、道德維度、美學維度、公益維度等5個科際維度,互為支撐、相得益彰。
“營銷的氣質在于注入德性”。袁清說,眾生喧囂、娛樂精神浸透下的狂歡終將退出,惟道德、智慧、利他的覺醒與這個板蕩的社會重新“對話”,社會秩序的重建才有機會開啟。營銷作為商業中買賣雙方的“對話”,用今天的“供給側”'角度看營銷,營銷理念、手段、技巧和方法,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但“有效供給”的甚少。讓營銷注入德性,為營銷+入靈魂,讓道德、人文、情懷的營銷升級到“人文化營銷”。
在踐行“人文化營銷”過程中,袁清提出“營銷心學”。“營銷心學”: 一念向善,韞德修身,厚植于心,推己及人。營銷人和其他社會人一樣,或受社會的種種影響,而忘記了自己的本心。“營銷心學”,可以讓我們通過“聽本心”而擺脫各種誘惑而獲得自由。
人文化營銷開啟了“營銷4.0時代”。為推介人文化營銷理念,袁清筆耕不輟,《新營銷哲學構建營銷新生態》、《人文化+,互聯網價值觀的新飛躍》、《思想基因的價值驅動力》等學術文章頻頻見諸于中央、省市級媒體。
袁清也因在學術研究上取得的突破性成就,被聘為國家采暖散熱器行業“十三五”規劃編制組成員,成為中央電視臺《對話》欄目的客座嘉賓,并與潘石屹、張朝陽、姜昆等人共同被評為中國企業家世紀論壇、中國教育電視臺“十大金牌主講嘉賓”,并榮獲 2010年度中國企業形象建設突出貢獻人物獎。
營銷的“溫度”
人被物質牽引,整個社會將失去溫情。因此,企業的理性精神、人文、道德、創新、情懷的“思想基因”,才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營銷的“溫度”,一直是袁清人文化營銷學術研究的價值取向。其導火索為社會的戾氣升騰、商家的誠信缺失,不能領悟財富的積累應符合商業精神;品牌“缺溫度”,一些企業忘了建設品牌的初心,無情感鏈接、無情懷展現。
對此,袁清“對癥下藥”,開出“良方”:注入營銷、品牌建設的人文內涵,體現終極關懷;建立消費者超越理性的營銷忠誠,打造神秘感、感官享受和親密度的“至愛品牌”。這也是他所強調的營銷 “質感”與“溫度”的至臻境界。
知行并進,相資為用。袁清撰寫的《人文化營銷恰當其時》一文,經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等“線上傳播”后,引發廣泛的社會關注。利用這一熱度,袁清主講的《經濟“新常態”,營銷“心常態”》“線下論壇”在北京、上海落地,數百名企業家代表、機關干部以及中國科學院有關專家,就經濟常態下,如何通過革新管理,著力創新品牌營銷,與袁清展開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和討論。
游子高飛,鄉梓情深。袁清時刻關注著家鄉東臺的發展,積極為家鄉的發展獻計獻策。5年前,袁清撰出《關于東臺建設低碳城市的幾點思考》,提出“生態政治學”、“生態經濟學”、“生態哲學”、“生態文化學”、“生態社會學”概念。“沒想到5年前寫的文章,能與去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相吻合。”袁清興奮地說,這無疑給他的學術研究鼓足了勁。“十三五”開局之際,袁清再次為家鄉奉上《生態、智慧、人文:厚植東臺“十三五”的新動能》的學術文章,在《鹽阜大眾報》刊發后,得到了東臺市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
猴年新春,袁清利用回鄉探親之際,發起了“勢懂會—蘇商沙龍”,與東臺籍企業家分享了他的人文化營銷理念。前不久,袁清在北京東臺商會籌備會上提出“云生態經濟”的理念,為東臺鄉友及家鄉經濟發展持續貢獻著“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