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山東青島萊蕪路小學
地點:山東省 - 青島
時間:2014/10/30 0:00:00
一場秋雨一場寒。下午兩點,在淅淅瀝瀝的秋雨中,在青島三十九中,為萊蕪路小學部分家長做了題為《好習慣一生享不盡的財富》專題講座。
受場地所限,此次萊蕪路小學家庭教育講座就移居到了青島三十九中多媒體教室。前來聽講座的有一到六年級部分家長。講座中,我依然采取音樂引入,直奔主題。談到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時,很多父母都不以為然,自認為,孩子有習慣,可是問其有好習慣嗎?大都說不出。
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有人說“培養孩子一個好習慣,給孩子一生的財富”,好習慣是孩子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西方教育學者曾指出:“好的習慣比法律還正確。”“習慣是人生中最好的引路人。”現在的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但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還有一項內容極為重要,那就是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現在一般家庭經濟相對寬裕,能為孩子提供較好的生活條件,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其他任何事自己都承包下來。在這種教養方式下,孩子可能會失去辦事靠自己的意識。俗話說:“父母能干,兒女嬌疾。”
家庭文化環境對人的習慣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家庭文化的親合力、感染力更強。家庭文化對人的習慣的影響最早、最持久。在家庭文化環境中,重要的是父母的所做所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言談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一位家長說:對孩子的教育可以簡單到“從自身做起”這樣一句話。
俗話說:書如其人。郭沫若老先生認為:中小學生,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端正、干凈,容易認。這樣養成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體貼人。良好的書寫習慣,即書寫規范、端正、整潔的習慣。我的具體做法是:一用自己良好的書寫習慣影響孩子,二是正確引導,強化訓練,掌握正確的書寫方法。比如寫字時要做到頭正、肩平,眼睛距紙面一尺,筆尖離握筆處一寸,胸口離桌子一拳;握筆方式要正確等等。一位母親說,孩子在寫作業時,我非常注意觀察孩子的寫字姿勢,發現不正確時給予糾正。有時采用榜樣法,如孩子班上的同學字寫得相當漂亮,我就要求孩子向她學習,并加以指導,從而來矯正孩子不好的書寫習慣,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現在孩子放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認真書寫30個字,老師說孩子的字寫得越來越認真了,我由衷地感到高興。其實,這位母親也是在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但是我不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和自己家的孩子做比較,但是,這位母親的用意是好的,只要是孩子感覺沒有外在的壓力,我想效果就達到了。
在學校,孩子們為什么能夠形成不挑食、知道東西放回原處、上課守紀律等好的行為習慣,原因就在于學校有校嚴格的規范,有良好的激勵機制。可惜孩子在校的良好習慣到了家里似乎就“忘”了。其原因,除了孩子的習慣具有不穩定的特點外,主要還在于在家里家長沒有制定嚴格的規范,即便在一些方面有規定,但由于父母對子女溺愛、嬌寵心理學的作用,規定往往難以執行,而某項規定一旦破例,便會前功盡棄,良好的習慣再也難以形成了。要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制止和消除不良行為,父母還必須適當地運用表揚與批評、肯定與否定、獎勵與處罰等強化手段。例如孩子做了好事,受到他人的贊揚而繼續做好事。“做好事”這種行為的增強是由于“他人贊揚”起了強化作用。強化是孩子行為塑造的重要心理機制,再如孩子考試考好了或是參加特長班受到老師表揚、表現突出時,可以允許到超市買一件自己最想得到的東西,以這樣鼓勵的形式可以強化孩子“下次我還要表現的更優秀”。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昨日的習慣,已經造就了今日的我們;今日的習慣決定明天的我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今天做起,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好習慣伴孩子快樂成長。
再次說明: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我。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