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精神的內涵
所謂敬業,就是用一種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忠于職守,盡職盡責地從事工作。
敬業精神古已有之,中國古代思想家也非常提倡敬業精神,孔子稱之為“執事敬”,“敬”即“尊敬”、“敬重”之意,對待事業尊敬、敬重的態度。古代思想家朱熹將“敬業”詮釋為“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本礃I,就是要敬重自己從事的事業,專心致力于事業,千方百計將事情做好。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樂群”、“忠于職守”的傳統。
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中規定“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敬業奉獻作為一項公民的基本道德原則提出來,可見敬業精神不是對公民很高的要求,而是最低的標準,是每一個公民必須履行的基本義務。結合現實工作的要求,發揚優良傳統,大力倡導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是公民道德建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也是每一個職業人對待工作的最基本的態度。
敬業首先要愛崗,愛崗與敬業息息相關,互為條件。只有愛崗,才能敬業。也只有敬業才能體現愛崗。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愛崗是對人們工作態度的一種普遍的反應。職業人以正確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的職業。努力培養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自豪感、榮譽感。
一個人一旦愛上了自己的職業,他的身心就會融合在工作中,煥發出動力與熱情,就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業。每個崗位都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職能,都是職業人在社會分工中所扮演的一個重要角色。在現代社會中職業不僅意味著掌握了謀生的手段,以此獲得生活的來源,而且還意味著有了一個社會承認的正式身份,能夠履行社會的職能與義務。工作不僅僅是你自己的事情,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環節。整個社會好比一條生產線,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哪怕是其中的一個小小螺絲釘出現了問題,都會影響整個生產線系統的運轉。如果一個從業人員不能盡職盡責,忠于職守,就會影響整個團隊或組織的工作進程與效率,給社會帶來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