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近日公布了
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等兩份文件,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網民和媒體關注度較高。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接受了新華社記者采訪,解讀了公眾對于征求意見稿的爭議所在,并指出
網絡約租車對整個出租車行業起到了顛覆性的積極作用,對于其可能產生的負面因素應該保有耐心。
網民對征求意見稿中討論最多的是將
網絡約租車變成必須注冊的經營車輛。對此,周其仁表示,這相當于批準另外一批出租車公司,這與傳統的出租車管理并無區別,沒有針對城市交通出行的癥結對癥下藥。
周其仁認為,首先,全天候出租車模式并不適用于
網絡約租車。如果出租車和公司審批太多,大家都“吃不飽”,交通高峰期過后又沒有生意可做;如果批得少,很容易供不應求,出現打車難、出行難,也是各地很難打掉黑車的原因。
其次,全天候正式出租車的思路解決不了城市空間、道路稀缺的問題。應當允許部分私家車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參與公共服務。
針對
網絡約租車的興起對公眾出行帶來的積極影響和對出租車行業產生的促進作用,周其仁對記者說,
網絡約租車出現后,各地出租車管理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很多地方取消了份子錢,這是以往多年沒能解決的問題。出租車管理的探索可以在地方政府試驗的框架下去進行,在總結這些城市出租車管理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再形成全國的管理辦法也不是不可以。比如,上海為滴滴快的頒發專車牌照,由平臺去管理專車司機,政府監管平臺,這就是挺好的嘗試。
針對征求意見稿產生的爭議,周其仁表示,專車帶來了新問題,要面對也要適當監管。主管部門要有針對性地找到解決辦法,比如安全問題可以通過審查、制定標準或保險等方式來解決。
“篩選部分合格的私家車納入局部營運的方式是可能的,而不是拿舊有的管理模式把新的事物裝進去,因為有可能新的技術特點根本裝不進去。”周其仁說,我們應該有耐心,看看
網絡約租車的發展能不能緩解城市多年出行難的痼疾。可以試行一些地方性辦法和地方性法規,互相借鑒、取長補短,摸索出適應各地實際情況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