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詢業應該“吳帶當風”
---追思大師吳冠中---
作者/肖偉亞
“吳帶當風”本來是對吳道子人物畫風格的概述,他是盛唐最杰出的畫家,在宗教畫上成就突出,他創新的飄逸風格對后來的東西方繪畫藝術產生了較大影響。盡管如此,本文不是對吳道子的具體探討而是對今年6月25日仙世的一代大師吳冠中表達感慨,借用他的藝術精神來探討管理咨詢行業的發展與出路。讓我們從畫家的精神和行動中去一一感念當代的“吳帶當風”吧!
一、思想與精神層面
1、吳冠中執著地守望著“在祖國、在故鄉、在家園、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達了民族和大眾的審美需求,這種精神使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
管理咨詢思考:咨詢應該是具有真實情感的,沒有了為企業付出真實情感的基礎是不能打動客戶產生效益的。如果咨詢有了“在企業”的這種執著精神,我想咨詢公司和咨詢師不會這么功利,而是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導向而不是以咨詢企業利潤為最大化。咨詢的本質是什么?咨詢是一個知識產品,應該是以企業和社會管理發展為使命,咨詢產品是在咨詢過程中提供價值的,但往往又突破不了市場化功利的因素。如果我們學習與發揚吳冠中大師的這種無私精神:“以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提供高品格的審美需求”,就是這種精神成就了他的偉大精神與物質成就,咨詢業如果真正能發揚這種以發展提升企業和社會管理水平為己任,我想咨詢產品將會不斷發展而精神五物質的收貨將同時擁有,甚至也會像吳老在管理藝術領域達到這種最高境界!
2、吳冠中語:“畫家走到藝術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畫匠,可以發表作品,為了名利,忙于生存,已經不做學問了,像大家那樣下苦工夫的人越來越少。”
管理咨詢思考:所謂畫家就是我們管理咨詢行業的咨詢培訓師,同樣我們咨詢培訓師走到管理藝術家的很少,大部分寫博客出版書籍等等也是為了名利忙于生存,真正下苦功做學問的確實是少了,因為有了咨詢公司所謂的“知識庫”失去了創新的動力而抱著“煤油”不放!一般來說做咨詢師是需要企業管理幾年實戰經驗的,加上咨詢行業的方法與工具論成為合格的咨詢師一般沒有問題的,從別人的案例中學習思路與系統性,只要自己的悟性和努力成為高級資深咨詢師也是沒有問題的。咨詢師是咨詢公司產品的載體,老師們都是以自己的知識資本和企業的資金資本交換價值,咨詢項目收益大部分靠咨詢團隊來完成,所以知識產品體現的相對公平性就很明顯,既然這樣兩者之間的差異就不能相差太大,但往往我們的咨詢行業急功近利走的是低成本戰略,一般咨詢團隊收益比例往往比商務業務的比例低(一般為8-20%,業務20-25%,而企業往往占到70%左右),這種極端的不平衡使得咨詢團隊即不穩定無法保障咨詢效果。在這種倡導利益導向的文化環境里咨詢師如何有資源保障是自己成長為一個管理藝術家呢?咨詢行業協會應該承擔起這種使命任重而道遠啊!
3、吳冠中語:“整個社會都浮躁,刊物、報紙、書籍,打開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畫廊濟濟,展覽密集,與其說這是文化繁榮,不如說是為爭飯碗而標新立異,嘩眾唬人,與有感而發的藝術創作之樸素心靈不可同日而語。”
管理咨詢思考:這個反映了一個社會急功近利浮躁的文化氛圍,在咨詢培訓行業更甚,很多企業和個人為了達到競爭的營銷目的,編造嘩眾取寵的題目牽強的內容而忽略了管理咨詢藝術的本質使命,比如“跟太監學營銷”啊等等,有些形成渠道宣傳聯盟互相抬舉共同進退,有些聘請寫手代勞思想,有些老師命令助理代管博客等等。如果咨詢業不回歸咨詢產品的本質只會造成“劣酒只怕巷子深”了。
4、吳冠中語:“藝術發自心靈與靈感,心靈與靈感無處買賣,藝術家本無職業。”
管理咨詢思考:我很贊同“咨詢師本無職業”觀點,只可惜我們的咨詢培訓行業太把自己當回事了,我們還是否記得“韓紅上廁所事件”,它警示我們“當別人不把你當回事的時候要把自己當回事,當別人把你當回事的時候不要把自己當回事”的謙虛學習心態。按理咨詢是企業靈魂的塑造師,既然是靈魂的工程師那就應該是發自內心感動的創新來滿足企業管理精神的塑造。這就跟大師所說的“學美術等于殉道”一樣學管理藝術也是殉道!如果大家把自己當職業就無法獲得突破了。
5、吳冠中語:現在很多大學老師不稱職,一定要毫不客氣地淘汰。大學之大,不在于大樓,而在于大師。
管理咨詢思考:我想機構對不不稱職的咨詢師是怨恨的,比如咨詢項目中丟下項目突然跑了讓別人去擦屁股,這種咨詢培訓界自我主動淘汰的普遍現象不僅僅是老師個人職業道德問題,而是機制問題,就像吳老關于“取消美協和畫院”觀點一樣,就是體制問題使得大家對學院和協會失去期望,管理咨詢界不也有很多所謂的“XX研究院”嗎?如果咨詢培訓機構失去了真正的大師還有什么呢?值得反思。
吳冠中大師的經典語錄太多,在此我僅僅做點拋磚引玉的工作,其它還得靠大家來發揚精神表達感悟!比如一下大師語錄大家從管理藝術角度如何來感悟:吳冠中如是說——
◇教學評估檢查——是個勞民傷財的活動(作者注:管理咨詢機構運作機制)
◇美協和畫院——就是一個衙門,養了許多官僚(作者注:管理咨詢機構職能規范問題)
◇藝術活動——就跟妓院一樣了(作者注:管理咨詢機構文化與價值觀缺失)
◇觀念之爭——全是站在自己飯碗上(作者注:管理咨詢機構急功近利的利潤最大化問題)
◇藝術市場——很多沙子將會沉下去(作者注:管理咨詢機構人才梯隊機制保留了劣質老師的存在)
◇中國當代美術水準——落后于非洲(作者注:管理咨詢機構管理研究與運用落后顯示問題)
二、行動層面
1、吳冠中長期不懈地探索東西方繪畫兩種藝術語言的不同美學觀念,堅韌不拔地實踐著“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的創作道路。
管理咨詢思考:吳冠中大師一生坎坷多變,但對藝術的追求從沒停止,更以魯迅為榜樣以發展名族精神為己任的行動是值得我們咨詢師好好學習的。他融貫東西致力于油畫民族化和中國畫現代化的探索,在海內外享有很高聲譽,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
2、科學與藝術:吳冠中在清華設立“藝術與科學創新獎勵基金”。吳冠中將代表作《長江萬里圖》拍賣所得的1275余萬港元全部捐贈給清華大學,在清華設立“吳冠中藝術與科學創新獎勵基金”,重點獎勵藝術與科學創新人才,以鼓勵青年學生加強藝術思維與科學思維的培養,探索藝術與科學、真理與美的內在聯系。為推動探索中國藝術教育與科學教育融合之路,鼓勵青年學生加強藝術思維與科學思維的培養。
(生前最后一幅作品“賀年虎”)
管理咨詢思考:這種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當代藝術家,相對于我們管理咨詢培訓界的大師就自慚形穢了。能設立所謂管理研究院是否也能夠成立咨詢培訓創新獎勵基金?不是做不到是我們的社會企業愿不愿意的問題值得大家思考。吳冠中曾經與若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同臺探討“科學與藝術”的命題,同時成立的“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藝術與科學的交叉與融合,極大地道出了藝術與科學是緊密相關共生發展的本質,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激發初衷。深深被兩位大師的精辟闡釋而折服,因為我不懂科學但我從藝術踏上管理藝術的道路,原以為是從藝術走向了科學管理的軌道(畢竟我從小習畫學書法還在10年前也在地級畫院舉辦過個人畫展),至今從事管理工作也快十年,從吳大師去世的震撼中驚醒了我的兩者藝術殉道道路。我想吳冠中這種真性情的精神也將激勵我們咨詢培訓師真正的成長,只要能堅持,我想我輩也會在管理藝術的領域達到吳老藝術的境界高度!
總結:吳冠中真性情的樸實而嚴肅的表達不僅僅體現在他的繪畫作品中,更多地在通過文集與真實言論而震撼藝術界。就因為管理也是藝術,加之原有骨髓的藝術修養是的我在從事管理咨詢培訓過程中敢于發表“真實”言論,也曾引起一些不同的聲音,如果管理也像絕大多數從事藝術品公司的模式開展藝術事業不敢說真話,結果當然是物欲橫流而隨波逐流了。發財是不在追求發財的精神過程中不經意而發財了,這就是職業生涯規劃中提到的“你也是想發財越想獲得好的發財機會就是無法實現,反而有精神追求的人在不經意中發財了。”期望吳冠中大師的去世更多的是激勵鞭策的效用,如果把“不負丹青”作為管理咨詢的“不負咨詢”,我想下一個當代管理藝術大師的出現就為時不遠了!!
(說明:本文版權歸偉亞研發咨詢機構,轉載必須注明作者和出處,謝謝!)
肖偉亞:
國際注冊管理咨詢師,世界咨詢師聯合會會員;
系統研發管理專家,中國家居業系統研發導師;
南方略咨詢公司合伙人,特聘管理專家;逸馬家居顧問集團上海分公司總經理;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設計專業畢業,中山大學EMBA;新視角企業管理研究中心特邀撰稿人;
廣州番禺大石書畫協會會員;資深產品設計師,資深產品策劃師;
中國總裁網、中國管理顧問網、廣東培訓網、中華培訓網、商戰名家、中國培訓網等多家機構特聘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