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吃的是青春飯,當青春不再,又該如何發展?
前兩天,有個在企業做營銷總監的張總,咨詢合拓的培訓師培訓概況,簡單聊了一下,我問他,怎么會想起學培訓師?他說了一句話,也許代表了很多做銷售的心聲,面臨的困惑。
“銷售吃的是青春飯,不能做一輩子”
我早在大學期間,就開始做銷售了,會銷售,是職場人士必備的能力之一,也就是要會營銷自己。銷售很辛苦,也要承擔很大的壓力,如業績指標,以及來自客戶的責難,冷漠等等,但做銷售又很鍛煉個人的綜合能力,幾乎是那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必經的一個階段。據某家招聘網站統計數據顯示,70%的成功職業經理人都有著或長或短做銷售的經歷。
但銷售真的是個青春飯。銷售好比是軍隊里面的士兵,戰爭來臨的時候,總是要沖鋒在第一線。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銷售人員年齡的增長,體力,精力,以及激情都將慢慢減淡,而且銷售收入不穩定(業績受很多因素影響),很多銷售人員“做疲了”,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做銷售久了,容易產生厭倦感,這也是為什么很多銷售在考慮轉行的一個原因。
銷售轉行有幾條路可選?
上文提到,因為人的體力與精力有限,而成功的銷售需要承擔一定的壓力,所以銷售不是一輩子的活。
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謀劃,所謂的善謀,就是在做這個事情之前,要考慮周詳,要考慮到其來龍去脈,也要考慮到做這個事情的結局與出路,棋場高手,都是那些走一步看三步甚至更多步的主,他們有智慧,有眼力,善于把握事物本質,能夠預測到結果,善于未雨綢繆,早作準備。
選擇自己的職業也是如此,你要考慮這個職業有多大前景,能否永續經營——當然,也有一些人做事情是一錘子買賣的,但都做不長。所以,你現在可以做銷售,但要考慮到有一天,自己不做銷售了,又該做什么?
大致來說,有這么幾條路:
第一條路,是自己做老板:做銷售做的好了,會掌握一大批的客戶數據,現在不缺產品,渠道為王,所以很多銷售人員在不跟老東家干了之后,就另立山頭去了,自己做有利有弊,看個人的情況。
第二條路,轉職能,由沖鋒陷陣轉為做后勤供給,如很多銷售經理轉行做培訓部門,人力資源部門,這些部門相對來說,容易切入,且有一定的專業技術含量,收入穩定。
第三條路,由一線銷售向銷售教練、銷售顧問轉變。即做銷售培訓師,企業銷售顧問。
這條路對于很多成功的銷售人員來講,是比較有優勢。一則做銷售培訓師,企業銷售顧問,可以全職,也可以兼職,時間相對自由;其次,自己做了那么多年銷售,熟悉客戶,熟悉產品,也熟悉怎么帶團隊,經驗到位了——企業看重的也就是培訓師的經驗,以及其經驗對自己企業的價值;再之,銷售培訓與業績要求是任何一個企業都急需的,也就是說,市場需要很大,只要自己課程有用,講的不錯,就不用擔心沒有市場。而且銷售類課酬收入或顧問收入都還是比較豐厚的。
如何由銷售轉為銷售培訓師,企業銷售顧問?
由成功銷售,轉為銷售培訓師&銷售咨詢顧問,大致來說,需要這么幾個階段:
1、 經驗的整合階段
經驗與悟性是做培訓師的重要因素。“講你所做,做你所講”“經歷課程化,課程價值化”。不要講你不熟悉的,做銷售培訓師更是如此。
沒有做過,靠道聽途說,講起來畢竟發虛,都是別人的,所以一個優秀的銷售培訓師,首先要靜下心來,把自己的經驗提煉一下,形成對銷售本質的理解,由矛盾的特殊性升華到矛盾的普遍性,即由實踐到理論,再來指導實踐。
2、課程準備與開發階段
做銷售培訓師也罷,做銷售顧問也罷,都要有自己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表現出來,就是自己的課程,所以,想往銷售培訓方向發展,要先清楚在銷售培訓或咨詢領域,常見的有哪些課題,也就是要明確自己的市場在哪里,自己的專長在哪里。
我在給合拓培訓師學員做發展規劃時,是從下面四個角度來入手,一是自我分析,二是目標與市場,三是學習菜單,四是實踐規劃。其中目標與市場定位很重要,這個可以參考《合拓培訓師課程規劃菜單》,此不贅述。
明確自己的定位,明確自己的課程規劃,接下來就是學習,開發和設計課程。至少把一些通用的銷售類課程,都要聽一遍,這里說一個方法,即培訓師視角學習法,除了關注授課講師的內容,更要去分析授課講師的形式,這樣收獲會更多,進步也會更大。
3、 試講與演練階段
當課程開發到七八成熟,就可以講了,先給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員工講,然后融入一些相關的培訓圈子,多講多練,講練多了,也就有培訓師的感覺了。
如何加速自己的培訓師發展之路?
成為優秀的培訓師,雖說未必一定必須要參加培訓師學習,但參加正規的培訓師培訓,可以加速自己的成長速度,少走彎路,專業人做專業事,你可能對銷售熟悉,但對怎么成為好的培訓師,怎么找準自己在培訓市場的定位,怎么去開拓培訓市場,就未必熟悉了,也許你自己強硬的要自己探索,但為什么不去借力呢?既省時還省力,付出的學費,一兩天的課酬也就賺回來了。合拓每期班級里面都有3-5名專業是銷售類,他們現在很多人或者成為企業內部的銷售教練,或者開始兼職授課,講銷售技巧,顧問式銷售,銷售談判,銷售客戶溝通等。
所以,想往培訓師之路發展的,聰明的人都會借力與整合資源,而不是自己去蠻干——只有傻子才自己探索與蠻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