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管理課程培訓效果的轉化
黃飛宏/文
關于培訓效果的轉化,現在很多公司都非常關注。企業花了那么多錢,培訓之后幾乎沒有什么效果,這樣不僅浪費了企業的財力、人力和物力,還浪費了參訓人員的時間。
如何讓培訓效果更好呢?本人咨詢出生,就咨詢和培訓效果相比較,當然咨詢的效果好,為什么咨詢的效果好呢?有的同學說花的錢多,這是固然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其對知識的吸收。
如何讓學員對知識更好的吸收一直都是困擾很多培訓師,咨詢師的一個難題。我們有很好的理念,很好的咨詢方案,但是客戶吸收不了,執行起來總是出現很多問題。通過我們團隊在培訓和咨詢過程中的經驗,我總結了幾點可以讓培訓效果轉化更好的授課方法:4321原則。
什么是4321原則呢?其實就是我把授課的時間按照4:3:2:1進行劃分,40%講理論和工具方法介紹,30%為案例分析和練習,20%為研討,10%為總結與提煉。
為什么要提出4321原則呢?主要是為了讓授課的效果更好,學員對知識的吸收更快,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這樣學員在上課的過程中不僅動腦、也動了嘴,還動了手,這樣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就會非常充分。這主要是結合了一些咨詢的方法和理念,使培訓更加生動、形象、娛樂化。
對于知識的轉化,也有一個基本原則:如果你聽了,能接受知識的20%,如果你看了,能接受知識的20%;如果既聽了又做了,能接受知識的40%;如果你既看了又做了,能接受知識的60%;如果你既聽了,又看了還做了,那你能接受知識的80%”;那還有20%哪里去了呢?那20%通過一階傳遞損失了。所以在上課的時候聽、看、做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做。就好像你談戀愛一樣,你看了很多書,聽很多人講了戀愛的經驗,但是如果你不通過實際操作,你能會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40%講理論和工具方法介紹:由于一些總裁班和公開課都是成人學習,大家本來知識水平就有一定高度,所以只需要用40%的時間給大家介紹一下先進的理念和原理,明白了理念,關鍵還是要怎么去做好。
30%案例分析與練習:我就把“重點”30%的時間放在案例和練習上。先看別人是怎么做的,這就是案例分析,然后你自己動手來做,當然有些練習不是用過一次就能做好的,所以在做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這樣在課堂上大家可以探討。因此,有時候會出現一個組的成員吵架的情況,因為大家意見不一致。吵架并不是壞事,吵架在這里是好事,比如有時候一個小組出現意見不統一,鬧分裂,這些情況在課堂上出現總比在企業實際運作的時候出現的好。在練習的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他們在做的工程中出現問題現場指正。
20%用于研討:理論方法和工具已經知道,也看了別人怎么做的了(案例分析),自己也根據方法做了一遍。結果做出來的東西和我們要求的還是有很多問題,于是大家開始研討。在研討的過程中,各組互相學習,互相指正,互相幫助改進。大家開始思考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好,為什么?如何改進?
10%是總結與提煉:通過研討我們開始總結,總結分2個方面,一個方面是這些理論、工具、模板本身哪些是比較好用,如何去使用比較好?另一方面則是哪些理論、工具和方法是適合本公司的,能夠馬上運用上的。不能說人家IBM、GE、華為用的怎么好,但是不一定適合你們企業,哪些是可以借鑒的,哪些是不能借鑒的。因為各個企業成熟度不一樣,別人好的東西你不一定能消化。
通過實踐證明,4321原則得到了很多學員的認可,在一次比較大型的公開課上,由于是技術性比較強的培訓,本來還擔心人員比較多,互動和交流不夠可能會影響課程效果,但是通過4321原則下來,沒想到大家積極性非常高,都熱情參與,本來是2天半的課程,最后在學員的強烈要求下,把最后半天用來考試的時間又增加了2個小時的培訓內容。
當然,并不是某個方法適合所有的課程,可能講師風格不一樣、授課內容不一樣、學員層次不一樣、受訓企業不一樣等等因素的不同,所采用的培訓效果轉化的方法也不一樣,也希望和大家溝通、學習、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