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衰敗,宣告了國企城市的破產
東北衰落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經濟被國企吸干了。東北是全球蘇聯式經濟的最佳典范。蘇聯計劃經濟已經垮臺了,東北國企還在茍延殘喘。
1990年代國企大改革,大量中小國企被賣掉,百萬工人下崗。那曾是東北轉死為生的一次機會。惜乎改革竟未徹底,很多大型國企遺留下來。
國企的壟斷和貪婪由來已久,國企靠行政優勢和壟斷優勢,占據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但在管理模式上仍然是官僚作派,除了靠漲價靠政策因素掠奪國民獲取暴利之外,對國家和老百姓的貢獻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除此之外,國企型城市的一大特點是福利特好,藥店特多。原因無它,幾乎全民醫保的制度使得“買藥、刷卡、套現金”的風氣十分濃厚,以至成了一項特色產業。這樣的經濟環境還有什么出路呢?
國企占主導地位,政府力量強大,這還導致一個惡果:計劃生育得到最徹底的貫徹。東北是全國生育率最低的地區。
人口減少、經濟衰落、民眾的市場意識落后,這些在短期之內都是不可逆的。在中國經濟發展變緩的未來,東北注定成為凄清寒冷的洼地。這個全國資源最豐富,交通最便利,基礎設施最好,民眾最富有闖蕩傳統的寶地,竟淪落到這副德行,真是讓人感慨。
擅長研究東北經濟的評論人王思想也指出,導致東北衰敗的原因之一便是依賴國企。
一說東北,人們能想到的企業就是大慶油田、遼河油田、長春一汽。很少有人能想到東北有什么優秀的民營企業。2015年,論國有經濟占比,遼寧超過30%,吉林超過40%,黑龍江超過50%,均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樣的經濟結構下,東北不衰敗,天理難容。
東北還有一家國企在2016年3月聲名遠揚:雙鴨山煤礦。3月,在中國大陸的“兩會”上,黑龍江省長陸昊稱:雙鴨山煤礦這家大型國企,努力克服行業困境,沒有拖欠員工一分錢工作。此發言惹惱了工資又低又被拖欠的雙鴨山煤礦工人,他們走上街頭抗議。后來,陸昊承認錯誤,聲稱是下屬匯報時隱瞞情況。
雙鴨山的困境,是東北國企的典型代表。
2016年前兩個月,大慶油田虧損50億元。這是好事兒,國企的任何盈利都阻礙這個國家進步,任何虧損都值得慶賀。
王思想進一步指出,現在東北和山西是中國經濟最衰敗的兩個地區。這兩個地區,都是資源豐厚,但體制僵化、觀念落后的地區。衰敗的原因,看上去是資源價格大幅度下降導致,其實是體制的必然結果。
中國的改革都是被倒逼出來的。經濟增長時,掩蓋錯誤,醞釀風險;經濟衰退時,矛盾暴露,必須尋找出路。
晚衰敗不如早衰敗,衰敗之后,能搞清禍首,徹底改變體制,走出泥潭,也不枉衰敗一場。早死早超生,為此鼓掌。
國企衰敗是中國經濟的大幸
國企衰敗除了經濟下行,腐敗和揮霍應該是主要原因。近日,華潤集團在宣傳反腐成果時披露:下屬子公司華潤醫療某位副總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的375個工作日里居然入住五星級酒店333天,其中一周時間內酒店洗衣費竟達4961元。中央巡視組進駐該集團才發現,這個子公司副總兩年時間,光住宿費就花掉了幾十萬元。
媒體人王文志曾發表長微博指控,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等高管在收購山西金業資產的百億并購案中故意放水,致使數十億元國資流失,宋林等已構成瀆職,并有巨額貪腐之嫌。“楊某以本人或親屬的名義,現在境內外擁有十億元以上的資產,在蘇州、常州、上海、香港擁有大量別墅高檔房產,在境外銀行有巨額存款。”
任志強曾在一個財經論壇上放炮:“我個人覺得應該把國有企業都消滅掉,完成它的歷史使命。當我們取消冶金部的時候,我們的鋼鐵成了世界第一;我們取消了紡織部的時候,我們的紡織成了世界第一。大家大煉鋼鐵的時候(一年)1000多萬噸鋼,那已經不得了,今天我們一天的鋼產量就是1000萬噸。”任志強的話有沒有道理?稍稍了解中國國企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中國經濟要想保持繁榮發展,消滅國企不是一件什么壞事。
從國有企業性質來看,國企利潤應該全部上繳,應該用到每個公民身上,因為國企的股東本是每個公民,公民作為股東享受國企經營成果理所當然。
國企在計劃經濟時代,實行統分統銷利潤全額上繳,隨著國企與其他企業一樣上繳所得稅收后,國企基本上就把全民股東甩在了一邊。
所謂全球最賺錢的銀行、全球最賺錢的通訊公司、全球最大的石化企業,對于全體出資人來說,除了壟斷形成的漲價風潮以及被掠奪之外,幾乎沒有給最大的股東任何回報。
關于國企能賺錢會賺錢賺大錢的新聞早就不絕于耳,甚至國企跨出國門走向了世界,動輒什么亞洲最賺錢公司,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面對這一堆堆火箭速度制造出來的耀眼光環,身為股東的老百姓似乎有理由為國企的業績而狂歡。
不過老百姓并沒有因為國企企大賺大發而露出一絲興奮,更多的是冷淡和敵視。因為國企賺錢跟老百姓一點兒關系也沒有。
德國的制造業乃至出口業之所以具備強勁競爭力,就在于德國沒有所謂國企,私企占全部企業的95%以上,只有極少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才是國企,而天下國企一家親:效率低下資源浪費官僚作派是國企的通病。
只要沒有壟斷資源,包括資金、人才、技術和市場的壟斷優勢,國企在任何時候都沒有任何競爭力。當資產是“國有”而不明確屬于任何具體個人的時候,沒有任何人會珍惜,也不會有任何人去琢磨著怎樣發揮最大的經濟價值。
國有企業對老百姓最大的危害是靠壟斷來掠奪和斂財,而為之付出代價的是每一個普通老百姓。
以石油天燃氣為例:中國的石油天燃氣由幾家大型國有企業壟斷,近些年,這幾家企業動輒投資數百億上千億,許多投資甚至是不計成本不計代價。
如果不是因為周永康、蔣潔敏等高官紛紛落馬,這些驚人的貪腐黑幕外界根本無法知道。為國企貪腐買單的是享受高油價的老百姓,即使是國際油價跌至歷史低位,國內油價仍然比美國高出一半以上。
再以電價為例,當初為了修建三峽大壩向老百姓征收水電基金,政府曾承諾,一旦三峽大壩發電,老百姓即可享受每度八分錢的電價。如今,不知道有誰享受過每度八分錢的電價?而按2014年全國用電量初步估算,僅所謂電價“附加費”一年就被國企抽走2000多億。
早幾年煤炭價格上漲,幾大電力公司和電網聯手向發改委施壓,結果是電價漲上去了,還在全國實行階梯電價,讓國企在抑制消費的同時又牟取了暴利。
前年以來煤炭價格大幅度下跌,從每噸七八百元下降到不足二百元,但電力企業卻裝聾賣傻不降電費,讓老百姓持續為高電價買單。
再以電信業為例,十多年前的“陳氏兄弟案”大概還有人記得。當時國內國際電話通訊費非常昂貴(現在也很貴),而福建的陳氏兄弟引入IP電話,為老百姓提供價格低廉的國際電話服務,結果因為搶走國企的生意,陳氏兄弟被抄家沒收財產,連人也被關進了監獄。而這樣的故事背后,就是中國老百姓不得不承受遠高于美國、香港這些地方的電信資費。
如今,在首都北京二環三環的黃金地段,放眼望去,一幢幢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幾乎全被國有企業所囊括。
也許有人會納悶:國有企業為什么要坐擁如此奢華顯赫龐大的辦公樓群?是為了炫耀實力還是錢多得花不出去?結論當然是錢不是自己的該怎么揮霍就怎么揮霍了。
有些國企領導的辦公室,面積從幾百平米甚至上千平米不等,除了會客室臥室甚至還有桑拿按摩室等等,這樣的辦公環境和舒適條件,世界上任何一家知名企業恐怕都望塵莫及!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孫曉文曾坦言:中國國企占有絕對的壟斷資源優勢,包括資金、稅收、人才、技術和市場等等,而對GDP的貢獻率不足30%,解決了不到20%的就業,每年拿走的收入卻占了全社會分配收入的60%以上。
這些數據或許只是一個初略的判斷,真實的數據外界無從得知。而國企的利潤80%以上都來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聯通、中移動、中電信等特大型的壟斷企業,卻是不爭的事實。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曾經發布一份報告,報告顯示:如果扣除行政壟斷所致的超額利潤,國企對外宣稱的龐大利潤實際上是虧損。報告指出,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國企成為打著“為公眾(國家)賺錢”的旗號,運用國有資產為自身牟利的利益集團。
課題組負責人、天則所所長盛洪尖銳地指出:所謂“國有企業”早就名實不符。“國有企業已經被內部人控制了,這是我們的一個基本結論。”
報告顯示:與民營企業相比,僅2001年到2008年間,國企少繳付的資金利息共計2.85萬億元,土地款3.09萬億元,資源費5000多億元,虧損補貼1198億元。合計起來國企少付的必須成本是6.48萬億元,國企享有的上述特殊待遇,遠大于同期國有企業賬面累積利潤總額4.92萬億元。
這樣的國企還有什么存在的價值?國企之所以成為巨無霸,是因為老百姓不斷輸血高價買單,是因為政府提供行政壟斷保護。
而不管國企賺錢虧損,真正撈取大量好處的都只是少數幾個高管,十億老百姓卻要承受圍企無窮無盡的漲價負擔。只有國企衰敗,民企才有公平發展充分競爭的機會,老百姓才會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