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業家有好心態
企業家首先要解決的是一個心態的問題。對于企業家來說,要想讓財富增加,首先要解決的是心態問題,要看你的格局夠不夠,你的心態是怎樣的。
(1)格局大
一個企業家的格局有多大,你的企業才有可能發展到多大。如果企業家的格局很小,即便管理密碼、商業密碼找到了,企業也不可能發展得很大。
有的企業家是屬于小富即安型的,他會說,看了你這本書很過癮,確實如你所說,企業干得好不如賣得好,想賣得好必須要干得好,我也認同你的理念,但是我不想那么去做。他說你看我現在一年也有好幾千萬的收入,利潤好幾百萬,我夠吃夠喝了,而且我還能夠很瀟灑。如果要用你的方法再去做大企業,我很累。這種就是典型的小富即安的心態,格局很小,格局小就做不了大企業,也實現不了財富增值。那么,這些企業財富密碼對你來說就沒有用。
企業家的格局要大,一開始你站得必須要高,看得必須要遠,要立志成為這個行業在國內的領軍企業,這樣你才有可能最后真正成為領軍企業。這是格局的問題。
(2)懂舍得
對于資本、對于員工的心態,用“舍得”兩個字來描述最貼切。一名優秀的企業家,應該真正能夠領會“舍得”這兩個字,意思就是沒有舍就沒有得,舍小只能得小,舍大才能得大。
首先,對員工要有舍得精神。我們中國有好多民營企業,做得不錯也舍不得給員工多發工資和獎金,舍不得給員工股票、期權。這種企業即便一時做得不錯,但是不可能一直很好。因為它不知道去舍利益,把員工的心給綁在企業上,讓員工發揮更大的積極性去做好企業。蒙牛的老板牛根生說過這么一句著名的話,“人聚財散,人散財聚”。想讓人聚起來,你必須要散財,只有把財散了,人才能夠聚起來。反過來就是,你把財聚起來,聚到你自己口袋里了,其他的人就跑了,不跟你干了。講得很有道理,值得企業家們去思考。這是對你的員工和管理團隊的舍得心態。
其次,對資本也要有舍得精神。在前面講資本密碼時我談到過,企業家要掌握的一個技巧是,能夠在需要錢的時候把資本以合理的價格引進來,不但拿到了錢,又讓資本給你帶來幫助,比如在品牌、管理、關系等方面的幫助。我認為,跟資本家在某一時期相處得很好,最后實現你的上市,你的財富增值了,讓資本家、投資者的財富也增值了,這才是一個成功的資本運營,說明你掌握了資本密碼。其實,掌握資本密碼,就是要解決一個核心問題:怎么能夠跟資本家、投資者和諧相處?要和諧相處,就得有一個舍得的心態。
對資本家,要舍你的股份,得他們的錢以及資源。這是必須要做到的。有好多企業家很可愛,說除了貸款之外,能不能讓別人的錢進來,但是我不給他股份?這是不切實際的想法。這樣想,是心態有問題。
對資本家,要舍一些小的利益,換來更大的利益。在我搞投資的過程中,談十個企業,有五六個談不成,不為別的,都是估值估不到一起。當然,有的時候可能是投資者有問題,但是我認為大多數時候,問題出在企業家身上,因為斤斤計較,最后導致雙方沒有談成功。這個時候,我建議企業家,一定要放低你的期望。企業是你一點一點做起來的,就像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最優秀,這可以理解,但是你別忘了,企業估值是雙方的事,而且錢是由投資者投給你的,基本上投資者對于企業估值他是有公允價格的,如果你對企業估值特別高,與投資者相差太多,最后談判不成功,錢你拿不到,那么你的企業也發展不起來,你的財富也創造不了。
既然要用資本運營的手段來把企業財富做大,一定要有胸懷,比如估值,相對于你財富的增值來看,就應該算小一點的事,讓他幾個點的估值又何妨,重要的是把錢拿進來,再去迅速擴大市場,打敗競爭對手,確立行業中的領導地位,然后企業再去上市,獲得一個高的溢價倍數,這個時候再看你當初估值的損失,就不算什么了。
2.清晰的資本戰略
首先,要接受企業干得好不如賣得好這個理念。有好多企業家是做實業發展起來的,對搞資本運營通過賣企業去獲得財富,他總覺得有點懸、有點虛。要糾正這種觀念。做企業是第一位的,把企業做好,這是必須的。但是,你更要注重賣企業,這是資本戰略里面的第一個,即思維方式的問題。
其次,要做好融資規劃,明確在什么階段去運用資本密碼,每個階段賣企業的多少股份,融多少錢。這個規劃要制定清晰。
企業在不同的階段要去找不同的投資者,解決不同時期的問題。一般來說,在初創期,尤其是高科技企業的初創期,既沒有抵押品,企業還是虧損的,除了股東自己投錢之外,我相信從銀行是貸不到款的,這個時候找錢就要找財務投資者中的風險投資者(VC),這是最好的一個選擇。如果企業經過快速成長發展到一定程度,在市場上有了名氣,銷售收入也達到了一定程度,利潤也有幾千萬了,這時候你要賣企業的對象就是私募股權投資者(PE),因為PE能給你的錢更多。這個時候,你的估值也會估得更高,股份相對來說也會稀釋得很少。如果是在初創前期,只能去找天使投資者,給你投個兩三百萬,看你企業以后發展成什么樣再說。
再看哪個階段你應該找多少錢,這又是資本戰略要考慮的問題。到底每個階段籌多少錢,要根據企業所在的行業、是重資產還是輕資產、企業需要多少錢、企業下一步的發展速度等因素來核定。
3.聘請外部專家
有了資本戰略以后,第三個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聘請外部專家。當然,首先要成立一個內部的資本運營團隊,由相關部門的人組成。光有內部的人員還不行,必須要有外部專家團隊,以起到兩個作用:一是內部的人在專業方面不如外部專家,要請他們來幫你解決;二是有些資格企業內部人員是不具備的,必須要依靠外部專家。
進行資本運營,到底需要哪些外部的專家?
(1)財務顧問
優秀的財務顧問能夠站在企業角度分析判斷企業到底適不適合去做資本運作,適不適合引進資本,以及到底適合引進什么樣的資本,引進的價格是多少,在什么時間引進什么樣的資本,引進的頻率是多少,包括與資本家談判的價格是多少。也包括引進資本以后,下一步在什么時間上市,在什么地點上市,以什么形式上市。這都是財務顧問會替你考慮的。比如,在第一個階段引進的是VC,第二輪引進一個PE,第三輪上市,上市就要考慮是在中國內地上市還是在中國香港上市,或者是在境外上市,還要考慮是以IPO的形式上市還是借殼上市。
(2)會計師
有了財務顧問以后,還有會計師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企業的估值,還是企業以后上市,都必須要有會計師出報告。
(3)律師
律師的作用,就是確認企業的架構有沒有問題,企業的產權清不清晰,有沒有糾紛,有沒有上市的法律障礙,如果有障礙怎樣清除。
(4)券商
券商就是證券公司,起保薦的作用。企業上市,券商的保薦是必須的。
聘請外部機構時的原則是,門當戶對。有的企業在請外部機構的時候,有一種心態就是,請越大牌的機構越好。其實不是這樣。因為越大牌的機構收費越高;再一個,大牌機構不一定重視你的小企業。所以要找門當戶對的,除了看它的名氣、成功率之外,還要看跟你企業門當戶對的程度。這是企業要重視的一個事情。
來源:摘自《企業干得好不如賣得好》
作者:馮鵬程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資本運營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后
(作者簡介:“企業財富管理理論”創始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廈門大學工商管理學博士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EMBA及總裁班授課教授。研究領域:互聯網經濟下的資本運營、戰略與商業模式、財務戰略管理、企業上市、并購重組、企業國際化等。已成功為上百家企業提供培訓、顧問咨詢和投融資服務。專著:《企業干得好不如賣得好》《小企業也能活100年》《零基礎學會計》《解密企業財富密碼》(光盤)《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研究》等)
課程、特訓營、顧問和投融資業務咨詢,請聯系:
電話:010-64495082
手機:15011006695;
業務助理QQ:2417702459
業務助理微信:fengpengcheng-hh
E-mail:uibe_zbyy@sina.com
新浪/騰訊微博:資本運營專家馮鵬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