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省交易費用,創造成熟消費者,弱化信息不對稱,互聯網從這三個層次提升了
市場效率,創造了一種新的
經濟紅利。
余額寶開業一周年,用戶逾億。按照基金管理資產排名,余額寶以逾5000億人民幣的資產規模位居中國第一,全球第四。這樣的商業奇跡從何而來?答案之一是:互聯網。人類對互聯網的認識還很淺薄,至今也無法理解騰訊網的市值為何遠高于聯通+移動兩大公司之和?更無法預計阿里巴巴上市后的市值會有多高?解密余額寶,可以看到一種“紅利”——互聯網紅利。
市場經濟中有一些比較優勢,如比較成本優勢和比較區位優勢等等。比較成本優勢可以解讀國際貿易的產生,而比較成本優勢中的勞動力成本又派生出一個新概念——人口紅利。人口紅利的理論描述了城市化和工業化在特定歷史階段受益于農村勞動力供給和由此產生的低工資優勢,以此為依據來研究人們上網的理由,問題就可簡化為:互聯網節省了什么?
在我看來,互聯網節省的交易費用至少有以下四點。第一點是省時:這是最簡單的理由,簡單到幾乎無需論證,但若由此認為互聯網只是個快捷的信息傳播渠道,那就錯了,因為還有第二點是個性:不是標準化的省時,而是個性化的省時,如果把貨幣
市場基金的銀行渠道定義為標準化,余額寶的基金
銷售就是個性化的,而個性化的渠道或產品通常會有較高的交易費用,所以個性化的省時就有了更高的心理價值。更具特色的第三點是批發:余額寶的基金投資單位可以低到從一元起,讓基金的零售客戶可自發地組合成批發客戶群,從而分享了較低的批發價格;最具創新的第四是選擇:俗話說:“貨比三家不吃虧”,選擇是主流消費者的習慣。喜歡“逛街”的女人們其實是在選擇和比較,互聯網把“逛街”的行為轉變為“線上線下”的互動,再加上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從而大幅度提升了消費者“逛街”的技術含量。數據分析說明,余額寶的投資決策大部分是用戶的自主選擇,而不是通過基金營銷或中介推銷。
以快捷的個性化選擇讓用戶跳過零售環節分享批發價格,這是余額寶的制勝秘訣之一,我想也應為其它互聯網模式的比較優勢。但更重要的互聯網紅利不是節省而是創造,是互聯網創造了專屬于自己的消費者群體。都市文明的主流消費
市場不是先天性的,是在主動或被動的學習模仿中被創造的,所以是后天性的?,F代企業制度讓管理成為
職業,而管理
職業化的首要標準是創造消費者!不是普通消費者,而是成熟消費者。那么,區分消費者是否成熟的標準是什么呢?在英語中,消費者的需求有三個詞:需要的(what you need),想要的(what you want),渴望的(what you desire)。成熟消費者的需求主要是后兩類,互聯網通過信息的流動讓越來越多的人“想要”甚至“渴望”體驗新奇的消費,分享他人的選擇。從余額寶的用戶看,大部分人是首次涉足貨幣
市場基金的投資,許多人并不知道自己買的是基金,甚至還有人誤以為是馬云在網上開了儲蓄銀行。由此看來,這一類互聯網客戶的需求是被創造的,是專屬于互聯網的成熟消費者。
從余額寶的成功看互聯網紅利,其一是為消費者節省了交易費用,其二是創造了專屬于互聯網的消費者。線上線下的互動式消費行為將成為一種消費時尚,讓互聯網走進現代商業社會。然而,互聯網并沒有否定傳統商業,而是對傳統商業的升華和凈化,她否定的僅僅是純粹依賴于信息不對稱的盈利模式。
經濟學的信息不對稱定理告訴人們:由于買賣雙方的
市場地位不同,賣方通常會享有某種信息優勢,從而使賣方擁有較強的談判力量,使消費者即買方在
市場上處于相對劣勢。而互聯網紅利弱化了
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和選擇權,從而強化了消費者的談判力量。綜上所述,節省交易費用,創造成熟消費者,弱化信息不對稱,互聯網從這三個層次提升了
市場效率,創造了一種新的
經濟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