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2日,青島大學EMBA總裁研修班開年第一場大型資本專題研討會《中國
經濟轉型期資本
市場與企業融資對策》在海關總署青島教育基地綜合樓會議室成功舉辦。來自青島各行各業的200多名優秀企業家參加本次研討會。
青島大學EMBA總裁班:李玲瑤主講《中國
經濟轉型期資本
市場與企業融資對策》
本次講座的主講人李玲瑤女士,美籍華人,2011年入選清華百年校慶七位榮譽教授,并印入紀念郵票;她多年執教于清華、北大等名校,同時是國內自主投資的數家公司董事,是國內少數具有實務經驗的企業家兼學者,本次研討會將中國
經濟與美國
經濟作了深度對比,分析了解當前中國
經濟的特點,研究了資本
市場和企業融資方面的相關對策。
“二戰”以后美國成為全球頭號
經濟強國。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
經濟波瀾起伏,但其世界
經濟霸主的地位尚未被撼動。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與美國“二戰”后的情況有類似之處。進入21世紀后,中國
經濟也遇到了瓶頸,尤其
金融危機抑制了中國產品的外部需求,暴露出中國
經濟增長方式的缺陷和隱患。在中國出口受挫的情況下,如果我們不進行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就很難捍衛幾十年來得之不易的發展成果。
青島大學EMBA總裁班資本專題研討會《中國
經濟轉型期資本
市場與企業融資對策》
然而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轉變過程中遇到的阻力也是相當大的,矛盾也是相當復雜的,比如就業形勢嚴峻、房價高漲、社會不同利益群體的訴求不同、社會收入差距加大、資源困境等,如果不能很好解決,就會陷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規避“中等收入陷阱”需要中國深入改革,轉變
經濟增長方式。美國“二戰”后
經濟發展的歷程,給正在騰飛的中國很多啟迪與教訓。美國目前仍是世界
經濟的主要引擎,而中國大有發展為世界
經濟增長的另一個引擎之勢。
在對二戰后中美兩國
經濟歷史進行回顧之后,李玲瑤老師進行了資本
市場與企業融資專題的講解:如何衡量企業的內在價值?中國股市改革與證券
市場,以及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融資考慮等。李老師講課時深入淺出地將理論聯系于實際,并且將國外與國內情況相互引證,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歡迎。
研討會后李老師與同學互動
李玲瑤精彩語錄:
1、宏觀
經濟研究四大目標:充分就業、物價穩定、
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菲利浦曲線”:當
經濟增長時,通脹通常也高。但通脹上升時,則失業率下降(兩者呈反向關系)。
2、中國也曾出現過“菲利浦曲線失靈”現象,為何中國
經濟高漲時,失業率也高?第一:計劃
經濟沒有失業是以大量的隱性失業為代價;第二:技術進步、擴散作用;第三:結構調整;第四:能者多勞;第五:邊際效益遞減;第六:機構改革,減員增效;第七:大企業在就業上貢獻小;第八:出口不振;第九:中國產業分工的現狀不足以支持大學生充分就業。
3、中國
金融改革目標:中央銀行的獨立化;商業銀行的企業化;融資籌資的
市場化;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主權貨幣的國際化。
4、中國若要在國際
金融秩序重構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力量的源泉是人民幣的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挑戰大于機遇的過程,任重而道遠,也是一個長期、復雜的系統性工程。
5、房價可以漲,但是不能惡性上漲;房價可以下跌,但必須在政府可以接受的幅度內。房價的漲跌基本上取決于人民幣兌美金的走勢。
6、三中全會《決定》中,與資本
市場制度建設相關的48字方針:健全多層次資本
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并規范債券
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7、股票
市場是非理性博弈,又是跨時空的博弈。買什么樣股票?“三低兩高”:市值被低估了的公司,高的成長潛力,高的
市場份額。青島大學商學院EDP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