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婚慶行業歷經十余年的探索與前進,已經成為一個新興行業,并朝產業化、規模化、專業化、集團化、標準化的方向蓬勃發展。經過多年的市場化發展與培育,婚慶消費伴隨著婚紗攝影、婚禮慶典服務、珠寶首飾、婚宴服務等行業的快速成長而發展的日趨成熟,并與婚慶消費的其它行業如家電、家具、床上用品、室內裝修、房地產、汽車、銀行保險等70多個關聯行業逐步形成令人矚目的婚慶產業鏈,中國婚慶產業蘊含著巨大商機。
國家民政部發布的《2011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去年全國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302.4萬對,比上年增長4.9%。其中:內地居民登記結婚1297.5萬對,涉外及華僑、港澳臺居民登記結婚4.9萬對。2011年20-24歲辦理結婚登記的公民占結婚總人口比重最多,占36.6%。中國婚慶產業整個結婚消費市場發展勢頭強勁。其中,新人在婚宴酒店的消費增速最快,拉動了中國婚慶消費的強勢增長。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全國2011年因婚禮當日而產生的消費已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13年將上升到5000億元。“80后”作為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進入婚育年齡,給這個行業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如果把這個龐大的待婚嫁群體平均分配到10年當中陸續完婚,每年也將有1000萬對新人結婚,而且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用在婚慶上的花費也會增加,整個結婚消費市場的發展將更強勁,中國婚慶產業從業人員已經達到300萬人,專業化的婚慶企業達到100萬家,2013年的中國婚慶行業風生水起。
一、我國婚慶行業正處于市場發展的快速增長期,行業區域發展不均衡,未來市場發展仍有較大上升空間。中國區域經發展的差異性和婚禮的地域性特點,使整個婚慶行業目前的發展水平極其不平衡,除一、二級城市之外,三、四級城市的婚慶行業發展還相對遲緩,或說是方興未艾。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文化的繁榮以及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中國婚慶行業還將有更長遠的市場前景。
二、婚禮將由“物質型”向“精神型”轉變,新人越來越多地關注婚禮的文化層面,更加追求時尚、健康、文明,個性化、時尚化。在內涵層面的競爭格局下,崇尚物質的高價婚禮會慢慢演化為充滿人文氣息與精神內涵的婚禮。就婚慶文化儀式的內涵來說,誰最能挖掘傳統文化禮儀精髓、最能結合現代時尚審美、最能吸收西域文化元素的,誰就越有競爭力。
三、婚禮在經歷了由“笑場”向“秀場”的轉變之后,將向著“靜場”的趨勢發展并與國際接軌。人們將關注婚禮精神層面的感受,婚禮儀式過程中的情感線索,更加追求婚禮文化內涵的人文要素。淺層面的喜慶、歡快的場面正逐漸被深層次所取代,表明對愛情的理解和婚姻的態度,以及對情感線索的挖掘和把握將成為重要篇幅。
四、國內外商業資本持續高度關注婚慶產業,大型專業化的婚禮服務機構和場所應運而生。隨著房地產業、投(融)資機構、酒店業、婚紗影樓等高度關注并高調進軍、強勢介入婚慶行業,這將極大的影響婚慶產業的發展格局,中國的婚慶市場開始進入資本化運營時代。婚慶文化產業園區,高端專業婚禮會所,婚慶會館遍地開花,紛紛落地。
五、婚慶產業的經營正從無序向有序過渡,并逐漸形成規范化、多元化的經營模式。即:以數量為主的“規模化經營”;以品質為主的“規范化經營”;以核心競爭力為主的“集約化經營”。
六、婚慶產業越來越注重品牌服務和規模經營,婚慶行業將結束沒有真正領軍企業和全國性婚慶大品牌的現象。一批國內知名婚慶服務企業將發展成為“婚慶品牌企業”,上百人超千萬營業額的大型婚慶企業將層出不窮。
七、婚慶公司的經營模式將從單一的婚禮服務向多元化經營發展,并出現產業聯盟連鎖、股份制經營等多種模式。酒店與婚慶一體化經營模式和格局初露倪端。中小規模婚慶公司的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并進一步加劇,2013年將又是一個行業“洗牌年”。
八、婚禮專業化服務程度進一步提升,以滿足新人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新人越來越多的對婚禮拍攝和后期制作提出更多個性化、專業化的需求,吸引了許多高端專業的攝影、攝像、后期制作團隊進入婚慶市場,影像服務人員的角色地位將繼續攀升。另外新人逐漸開始選擇像婚禮宴會設計、婚禮視覺設計、婚紗禮服個人定制、婚姻生活咨詢等專業化的婚慶服務。
九、高新科技助力婚慶行業,中國婚慶將掀起一場產業化技術革命。以虛擬現實仿真圖形圖像技術服務和3D全息視覺影像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以及專業舞臺演出設備將在婚禮中投放和大量使用,燈光師、舞美師等專業人群開始成為婚禮中的新寵。
十、彰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精深婚禮文化的“中國式婚禮”將備受推崇,婚禮儀式將上升為婚禮文化的思考,婚禮的形式將發生大的轉變。“中國式婚禮”的復興將打破由西式、韓式、日式、阿拉伯四大流派把持的壟斷格局。中國式婚禮絕對是有“中國特色”的,豪華是膚淺的、時尚是流動的,對于婚禮,只有能夠傳承的才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