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在17日在第109期“經濟每月談”的會議中分析了我國上半年的經濟形勢并且對我國下半年的經濟走向做了進一步的展望,他表示到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問題不大。
徐洪才說,整體上看今年上半年經濟形勢還是平穩的,而且延續了過去兩年穩中向好的態勢。表現在經濟增長連續三年時間保持在6.7%-6.9%區間;微觀看制造業、工業生產情況、企業情況表現也比較好,說明我們宏觀經濟增長有堅實的微觀基礎;物價保持總體平穩;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近期觸底回升,下半年會逐漸趨于平穩甚至有所回落;就業形勢穩定;國際收支平衡情況明顯改善;資本賬戶的平衡情況也有所改善;外貿進出口情況超預期,貿易順差明顯收窄;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今年實現了雙雙高速增長。“經濟總體穩定、穩中向好,但總體看,投資有點乏力,下半年要引起高度關注。”
徐洪才指出,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增加。消費總體上是穩定,近期有回落。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今年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速度低于實際GDP增長速度,過去幾年居民加杠桿加的比較快,房價的上漲一定程度上透支了老百姓的消費能力,而股市異常振蕩減少了老百姓的財產收入,也有一定負面影響。
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對經濟增長貢獻上升,總體上看第三產業仍然是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者。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我們的經濟效益是上升的,與前幾年“僵尸企業”處治、加強環保治理密切相關,低端產能逐步退出市場,所以利用率在上升。在去庫存方面,四線城市的庫存基本上消化差不多,企業杠桿率和成本繼續下降。短板領域投資加快,上半年生態保護、環境治理、農業投資分別增長35.4%和15.4%,分別快于全部投資29.4%和9.4個百分點,這說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提升潛在經濟增長能力方面卓有成效。
財政收支結構優化,今年財政收入增長較快,其中稅收增長更快一點,具體分析稅收增長的原因,一個是經濟發展比較好,工商業、服務業景氣度比較高,上游產品價格上漲的帶動,所以增值稅增長比較多,改征增值稅增長比較多,效益本身的改善、居民收入的增加,體現在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增長分別為12.8%、20.3%,貿易正口稅收增長明顯。收入增加是好事,未來通過補短板、通過支持結構性改革,改善民生,一些改革可以進一步落地。
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7.8%,特別是一些重點領域支出增長比較快,科技支出增長25.4%,節能環保支出增長16.3%,說明我們的財政政策在支持結構優化方面發揮的作用還是很明顯的,城鄉居民之間收入差距有所收窄,支出結構也在變化,這種消費結構變化蘊含著未來為了滿足高質量需要的要求我們投資結構、產業結構變化和發展趨勢。
貨幣金融形勢總體是穩定的,我們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但在推進結構性降杠桿的過程中,我們要把握力度和節奏方面,總體是穩定的,沒有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匯率總體上看穩定。總體上看,上半年人民幣兌美元保持相對穩定,近期相對貶值主要是受中美貿易戰升級的負面影響,我們經濟基本面并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主要大家心里層面、信心層面受到一定干擾。未來的走勢在合理均衡基礎上呈現雙向波動的態勢是可以期待的,人民幣不具備大幅度貶值的現實基礎,外匯市場對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房地產市場都有一定影響。我們的外匯儲備是穩定的,所以不必要驚慌失措,沒有必要形成人民幣加快貶值的預期,但資本市場出現了明顯波動,波動很大。我們要反思、要總結我們的政策還是要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因為如果老百姓的投資收益得不到保障,會影響到消費的信心,影響到投資的信心。
房地產市場回穩,一線城市過熱得到抑制,高房價對未來消費能力的清洗要引起關注。關于房地產征稅,還是回到三大原則“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今年并沒有列入國務院立法議程,將來還是要形成大家共識,廣泛推進,一時還推不出,不能對工薪階層大幅度的征稅,這不符合當今世界的主流。
關于未來經濟走勢與政策展望,徐洪才認為,國際環境復雜多變,但積極因素也不少,今年年初國際貨幣貨幣組織組織預測世界經濟增長今年是3.9%,仍然在復蘇的過程當中,而且美國上半年的情況非常好,但是貿易戰的開打前景不妙,這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很大。美國經濟增長是好的,但中美貿易戰現在還有很多不確定性,鎖定一個局部范圍內,歐洲的不確定性明顯下降,近期我們和歐盟進入蜜月期,這兩大經濟體之間在經濟、戰略方方面面的合作對世界經濟是個定海神針。美聯儲的加息縮表以及美國減稅政策未來政策影響很清晰,必然引起美元升值和資本回流美國。我們中國經濟本身的韌性比較大,我們有信心留住這些資本。過去兩年全球復蘇過程中,石油天然氣價格上漲,國際貿易復蘇,對新興經濟體是有益的,石油價格上漲最受益的是俄羅斯、巴西。
“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響應給我們創造了良好外部條件。我們總結過去五年實施“一帶一路”的一些經驗,明年召開第二次高峰論壇,這也為中國經濟擴大朋友圈,深化改革,開辟新的發展國際空間創造了有利空間。東北亞地緣政治沖突有所緩和,尤其是中日韓之間現在要加快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中國經濟發展有韌勁但也存在問題和挑戰。中國經濟有韌勁,有利條件包括政策穩定;國內需求相對穩定,空間巨大;創新驅動效果顯著,新動能培育勢頭良好;消費增長有潛力;釋放新一輪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紅利,這是支持中國經濟未來平穩向好的基礎。
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和挑戰:中美貿易戰升級;結構性降杠桿節奏和力度如何把控好;三是創新動能不足;居民收入增長放緩、消費增長乏力要引起高度關注;老齡化社會帶來的儲蓄率下降,人口紅利的漸行漸失;一些改革開放政策難以落實。
展望下半年,徐洪才認為延續緩中趨穩、穩中向好態勢沒有問題。未來幾年都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但是是緩慢的過程。全年預計經濟增長6.5%以上沒有問題,估計是6.7%,按照這樣的速度如果今年6.7%,明年6.6%,后年6.5%,到2020年實現兩個翻一番,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問題不大。現在問題是三大攻堅戰,每年解決一千萬貧困人口脫貧。環境治理,打贏藍天保衛戰,防控重大風險和金融風險還是有挑戰,總體看風險可控,主動化解和釋放了一些風險。就業壓力也不小,但是完成今天1100萬的城鎮新增就業問題不大,要鼓勵年輕大學生創新創業,增加就業機會,鼓勵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發展。固定資產和消費穩中略降,預計全天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投資仍然是穩定經濟增長重要的政策抓手。近期各地方政府的基建紛紛終止,情況還要具體分析,基建投資還是要穩住,下滑過猛不利于經濟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左右是個常態,過去幾年超過10%以上的增長不可持續,中國經濟還要考慮未來發展后勁。進出口增長放緩,外貿順差收窄,我們更多要轉變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外貿企業的結構,廣義貨幣供應量預計全年增長8.2%,過去人民幣貸款增長10%,社會融資規模最近兩個月擠壓了信用貸款、委托貸款,受傷的還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債券違約事件頻發。資產新規配套細則有必要放緩,要因時而變。人民幣匯率不大可能出現大幅度貶值,年底控制在6.8%以下是可以做到的。
徐洪才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會改變,要提高它的效率。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也不會變。“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的形勢符合大家預期,未來的趨勢也是繼續延續穩中向好發展態勢,我們要充滿信心。”